2012-07-23 08:05:39 我要评论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第一财经日报7月23日报道 一场创下61年来历史纪录的特大暴雨,让开车出行的北京市民至今仍然心有余悸,同时却给与汽车产业相关的“暴雨经济”提供了生根发芽的土壤。汽车维修业、保险业或许成为两大“暴雨商机”行业。
汽车维修业务猛增
昨天本应该休息的李师傅,是北京北五环外某德系品牌4S店的维修工,一大早接到4S电话,到公司一看,四五辆此次特大暴雨的涉水车辆等在维修车间门口。“凭经验,大雨过后肯定有一大批车来维修,早就做好了临时加班的准备。”李师傅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位于北京东五环五元桥附近的一家上海大众4S店负责救援的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昨天店里已经来了20多辆涉水车进行维修。
据其介绍,涉水车特别不好维修,如果车里进水,需要先把内饰晒干,怕因为潮湿内饰发霉,然后再修理其他零部件,大概要修一周。“如果发动机有问题,那问题就大了,维修周期要看零部件供应情况,店里有就快一些,没有还得等。”
据一位资深维修人员介绍,汽车在涉水之后,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电子系统故障,当雨水浸泡后,车辆中央电脑和车身上的线路极易出现短路;再比如变速箱损坏,尤其是自动变速箱进水后,如不及时排除隐患,可能导致摩擦片和自动带损伤;而发动机故障以及内饰发霉是最为常见的故障,因此浸水的车无论是否影响行驶,最好都要到维修站仔细检查一下。
昨日记者随机采访了北京8家4S店以及2家连锁汽车修理服务公司,几乎所有经销商的维修车间都停满了涉水车。“维修车间停不下,我们只好把车弄到新车停车场放着,明天一上班就要去订一批备件,预计过几天来维修的车还会不少。”东三环某日系车4S店售后经理坦言。
不仅正规4S店售后维修量猛增,汽修店的生意也一样兴旺。位于东五环外的某连锁汽修店店主昨日忙得不可开交。“生意比平时翻了一番,大部分都是浸水车。”
对于汽车维修企业,这场大雨给他们带来的无疑是大好的商机,尤其对于新车销量利润直线下滑的4S店。位于北五环外来广营附近的一家开业不到一年的4S店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车市不好,新车利润低,我们新建的店,老用户少,赔钱是必然的,好在今天来了不少修车用户,能少亏点。”
“涉水险”获赔不易
根据“北京保监局在线访谈”的官方微博发布,昨日0时到9时,各产险公司共接到商业车险报案11827笔,交强险报案1968笔,报案数量增长明显。而根据平安提供的数据,截至22日16时,平安车险已陆续接到报案4682件。
“我们的理赔人员这两天非常忙,天天都集体加班。”一位人保车险北京地区的客服人员对本报表示。
但接踵而来的可能是理赔纠纷。正在4S店等候维修的车主王先生就遇到了麻烦,他的捷达车昨天在苹果园南路附近“趴窝”了,第二天报案、找拖车救援,再到4S店定损,几乎折腾了一整天,但是保险公司并没有当场给出定损结果,理由是,发动机进水没有办法走保险。
这让已经上了涉水险的李先生很气愤,“遇水后并没有再次打火,但保险公司以发动机里进水为由不理赔,我换一个发动机起码要1万元,保险公司只赔车损不到1000元。”
究竟什么情况可以获得保险理赔?和李先生一样,汽车理赔将成为随后众多车主关心的热门词。一名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上了交强险、车损险等常见车辆商业险的车主来说,车辆被水淹,都可多多少少获赔。而作为单独险种出现的“涉水险”,可以最大限度的赔偿车辆被水淹的损失。但针对李先生的情况,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当汽车被水淹熄火后并在水中强行二次发动的情况下,绝大部分保险公司的涉水险是不予赔偿发动机的损失,只有天平汽车保险等个别保险公司的涉水险是“照单全赔”(无论有无在水中二次发动)。同样的,如果由于车库进水,停在车库中的汽车被淹,根据涉水险也同样全赔。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因暴雨,汽车被水泡后,如果购买了涉水险,那么即使发动机受损也可走保险。没有购买涉水险的,而汽车遭水泡后,除发动机外,车子其他受损部位可走车损险,发动机的维修只能车主自己掏钱。
一名律师强调,如果车辆被水泡后,造成熄火,车主盲目尝试启动车辆,而造成的发动机损坏或故障,保险公司一律不依据涉水险进行理赔。
据记者从4S店了解,每次遇到涉水车辆的理赔,总会出现李先生这类的理赔纠纷。车主并不知情是其中的重要原因。记者了解到,多家保险公司的“全险”并不包含涉水险,且保险业务员往往也不会主动告知这一项。
人保车险的客服人员对本报记者表示,他们的“涉水险”全称为“机动车发动机涉水险”,作为一个单独的附加险种,在广东等沿海多雨地区投保的人较多。平安保险的客服人员表示,“涉水险”的投保率并不高。
据媒体报道,2012年1月到6月,平安保险公司在北京地区仅有8.38%的车损险客户投保了涉水险。
涉水险的价格,基本相当于本车车损险金额的5%,该险种不容易引起车主注意。业内人士认为,通过北京的大雨,保险公司的相关业务必然会相应增加。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