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本站搜索:

林雷:消费者对混动接受度高 市场一触即发

2012-07-23 11:05:46     作者: 林雷    来源: 网易汽车综合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网易汽车,扳机,消费者需要
[提要] 在我们的整个测试当中,只有两个指标电动汽车超过了混合动力,一个指标是使用成本,还有一个指标就是节能性指标。混合动力车也是如此,所以这方面还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使消费者去了解什么是混合动力。

  网易汽车综合7月23日报道 近年来,混合动力已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知,从我们对消费者的研究来看,过去最早一批混合动力用户严格来讲还算不上是真正的用户,应该算是一群有一些领先意识的人,或者有一些自己想法的人,他们会综合考虑需要使用混合动力的概念。这部分人多为一些环保意识较领先的人士,或者一些演艺人员。

  这些年以来,消费者对于混合动力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我们做的关于消费者对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的对比研究中,消费者对这两个概念的认知都不是很清楚,比如微混、弱混、强混怎么区分消费者就不是很了解,再比如纯电动是怎么界定的消费者也不是很清楚。为了测试消费者对这两者是如何评判的,我们在问卷中设置了关于消费者对混合动力的了解程度的问题,消费者从时尚性、节能、价格、动力、安全和使用成本等几个指标来衡量。

  首先,在安全性方面,混合动力被认为有比较好的安全性能,其中有65%的消费者认同混合动力的安全性会高于纯电动的概念,这个就和汽车发展历程是息息相关的,但是也和我们的宣传重点和方式关系很大;其次,在节能方面,认为混合动力节能效果比较好的有33%,另外有66%的消费者认为纯电动更节能,但是我们经过测试发现,他们对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概念还是有不清楚的地方,但是从印象来看,他们认为电动车会更节能;再次,在使用成本方面,认为混合动力使用成本比较低的占比34%,纯电动是66%;而在时尚方面,认为混合动力有时尚感觉的占72%,纯电动只有27%;最后,在价格方面,认为混合动力的价格比较能够接受的有58%,认可纯电动的只有41%。

  在我们的整个测试当中,只有两个指标电动汽车超过了混合动力,一个指标是使用成本,还有一个指标就是节能性指标。对比我们前几的年研究结果来看,消费者已经准备好了购买混合动力车,他们对混合动力概念的认识,对它性能的认识,对它的安全性等各方面的认识已经达到了比较好的阶段,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另外,在消费者购买当中,我觉得他需要一个“扳机”,从厂商来说,混合动力汽车已经可以大规模推广这个产品,消费者也可以接受这个产品了,那么怎么触发这个产品进入到市场销售的渠道,者就需要一个“扳机”,那这个“扳机”是什么?比如可能市场需要一个触发点,如果消费者需要补贴购买的话,扳机会触动化生产,到现在来讲,我们在市场上就等来了“扳机”,还有一个做法就是厂商主动降低自己的成本,甚至降到零利润的平衡点,这当然也有可能触发它的规模。总的来讲,我觉得市场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状态。

  从我本人来看,消费者节能意识是非常强烈的,但是大规模的消费者不会为节能意识去主动买单。消费者有了节能意识,但同时混合动力汽车的价格也要趋于合理,不然,消费者不会多付钱为节能买单。目前看来,如果现在油价还在这个水平上,大家都希望混合动力这个市场能够尽快启动,这个触发点的寻找就要靠人为的来干预,比如市场主动降价,或者出台一些政策,政策可以是法律政策,也可以是鼓励政策。

  总之,我们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点,这个关键点就是我们要如何看待它的发展方向,如果从技术成熟度和消费者可接受程度来看,一个真正的汽车消费者对于纯电动清楚有着诸多的疑问,甚至会有一些莫名的担心,它到底安全不安全?它到底可不可以行驶?它到底可不可以在我日常环境中,给予有效的电源补充?到底有多贵?到底在运动过程中会给我带来一些什么意想不到的风险?所以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政府应该给消费者传达不同概念的指标。另外,消费者有时候在使用混合动力的时候,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充换电池的问题,消费者会被到底需要是换电池还是充电搞糊涂,会对电池的新旧产生怀疑,因此,在这方面的说明政策清晰度不够,产品体验性也不强,消费者还有很长的路去理解和接受。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关于未来我们的电动车发展模式的问题,目前已经定调的模式,消费者接受起来需要很大的精力和时间,正如我国自主品牌的发展道路一样,我们最早的自主品牌是从低端进入的,随后为改变消费者对于自主品牌即低端的认知,我们做了十年的工作,消费者才认可了自主品牌也是可以做出好品牌的观念。混合动力车也是如此,所以这方面还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使消费者去了解什么是混合动力。

system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