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19 12:06:16 我要评论
来源: 投资者报投资者报11月19日报道 11月6日,从日本传来消息,日本第四大汽车生产企业铃木汽车宣布退出美国汽车销售市场。美国铃木汽车向美国联邦法院申请了破产保护,今后将集中于摩托车销售业务。
铃木汽车认为,由于日元持续走高,且铃木聚焦的紧凑车型的产品组合不适合美国市场等诸多原因,导致其很难在销量很难满足盈利要求。因此将停止在美国市场销售汽车,结束在美近30年的开拓,今后将在美国专注于更有希望的摩托车业务。
与此同时,铃木在其最为依赖的印度汽车市场也逐步走弱。铃木一度占据印度汽车市场40%份额,但目前所占份额仅有27%。
铃木中国市场遇冷
在美国、印度等市场遭遇重创后,铃木将目光转移到中国。
11月15日,铃木中国将迎来新任掌门人岩濑大辅,他将正式接替山本克朗成为铃木中国总经理。但对于岩濑大辅来讲,中国市场这挑战不小。由于中日关系紧张,日系车销量自2012年中时出现巨幅滑坡,直至10月,仍未见好转。而对于2011年才正式进入铃木中国任职副总经理的岩濑大辅,对中国市场的了解或成为其最大的障碍。
反观铃木汽车本身,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目前不尽人意。根据最新销量数据显示,今年9月长安铃木和昌河铃木共在华销售全系铃木汽车(共10款车型)1.68万辆,同比下降44.5%,平均每款车型月销量仅1000余辆。1.68万辆的销售数字甚至不如较为热销的车款单一车型月销量,铃木的国产车业务出现边缘化趋势。
虽然2012年下半年,日系车的日子一直不好过。但其他日系品牌销量要比铃木好看很多。《投资者报》记者统计,9月丰田、本田、日产三大日系厂商在华销量分别为5.02万辆、3.18万辆和4.48万辆。即便是销量最低的本田汽车也是铃木销量的两倍。
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汽车经销商商会秘书长韩峰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说:“铃木品牌本来就很平淡。针对的市场很小,车型更新速度也较慢。这两点造成其对中国购车者的吸引力较小。”
车型老旧是短板
目前,铃木汽车在华较为热门的车型有长安铃木的新奥拓、羚羊、天语、雨燕和昌河铃木的派喜、北斗星。6款车型中两厢车占了5款,而且几乎都是小型两厢厢式车,单一的产品类型令消费者选择的空间很小。
独立车评人周平对《投资者报》记者说:“三厢宽大的车型仍是中国消费者的首选。在车型大小方面的需求,中国消费者更接近美国人的口味。而在技术方面,国人更喜欢系德那种高新科技。擅长精品小车的铃木没占到一点便宜。”
另外,铃木热销车型中,羚羊、北斗星都有着十余年的历史,技术老旧,外观落伍已成为难掩的事实。一度红遍大江南北的奥拓汽车在其换代后售价直线上升,虽然有了更漂亮时尚的外观和更大的空间,但奥拓丧失掉性价比让其难延火热。
上市不久的铃木派喜在其实用性和外观方面都有着十分不错的表现,5.49万元~6.19万元的售价也使其具有不错的性价比。但昌河铃木没有让派喜继续使用铃木的车标而是换上全新的双圆形标识。派喜不出意料的在销量上受挫,最高500辆的月销量使其十分尴尬。
而天语和雨燕经历了5年以上的产品周期,在技术层面和外观方面渐露疲态,综合竞争力直线下降。
价格策略成败笔
价格对于消费者购车一直起到决定性因素,铃木对价格策略方面的敏感度似乎不如其他本土对手。
2012年,经历过井喷式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逐渐进入平缓增长阶段。各大厂商、经销商也越来越喜欢通过价格手段吸引更多消费者。在日系三强(本田、丰田、日产)方面,其中高端车型代表本田雅阁、日产天籁和丰田凯美瑞从当时的一车难求,已展发到现在早已优惠3万元起步,小型车方面优惠万元也是稀松平常。而铃木汽车对于降价优惠方面的策略似乎不太敏感。
11月14日,《投资者报》记者在一家位于北京的长安铃木经销商处获悉,全新款的奥拓目前没有优惠;雨燕、天语等老车型优惠幅度也不大,现金方面仅有三千元左右的让利。销售顾问张清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当前全系的铃木汽车都没多大的优惠。消费者大多认为目前日系车卖不好优惠幅度应该很大,但是厂家对于价格要求比较严格,经销商也不敢铤而走险。
铃木品牌车型的直接竞争对手,本田飞度、日产阳光和丰田威驰等车型在销售终端的成交价格往往低于指导价格一万有余。这对于惯于坚守价格的铃木来说不是好消息。竞争对手的车型在优惠后性价比飙升,相比品牌知名度还占有劣势的铃木汽车,卖点自然凸显。除此之外,国产自主品牌的车型也开始逐渐苏醒。比亚迪速锐、吉利帝豪等车型都在逐步侵蚀着铃木汽车的市场。
韩锋认为,铃木若想借助中国市场摆脱颓势,仍有很大难度。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