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新闻 > 汽车新闻

市场劲吹欧系风比亚乔改写摩托车行业格局

2011-05-16 16:28: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关键词:
[提要] 多年来,欧系摩托车在全球市场营销链中始终存在着一个薄弱的环节:中国市场。自上世纪80年代,本田、铃木、雅马哈等日系摩托品牌相继进入中国至今,日系车已经独霸中国市场达30年之久,
 

    多年来,欧系摩托车在全球市场营销链中始终存在着一个薄弱的环节:中国市场。自上世纪80年代,本田、铃木、雅马哈等日系摩托品牌相继进入中国至今,日系车已经独霸中国市场达30年之久,虽然期间也有部分中国自主摩托品牌崛起,但却并未从根本上撼动日系车的霸主地位。而在日系车重阵的山东市场,情况尤为突出,长期的日系独秀让整个摩托车市场品牌结构极其单一。

 

    在此背景下,意大利比亚乔的强势进入为山东摩托车市场带来了不小的震动,不但其截然不同的设计风格和造车理念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打破了欧系品牌缺失的尴尬局面,而且其欧洲第一品牌的独有影响力和产品优势,也正在迅速获得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双重认可,一场发源于济南的欧系风暴正在横扫整个山东,乃至全中国,引发摩托车制造业、销售业和消费者的多方关注。

 

    比亚乔造车理念撬动行业基石

 

    429,比亚乔在山东济南召开招商大会,正式进军齐鲁市场,对此,业界一片欢呼。有关专家指出,比亚乔此次所带来的欧洲元素及“整体驾驭”等设计和造车理念,将对日系车一统天下的行业局面产生相当程度的冲击。

 

    首先,在设计理念上,比亚乔深谙“整体”之美,不但外观流畅优雅、一气呵成,而且内在性能也进行了整体优化,缔造了人车合一凌驾于完美之上的新境界。当整个市场都在进行“卖点”营销的时候,比亚乔反其道而行之,变“卖点”为“卖车”,对外观、环保、舒适、安全等各个“点”都进行了优化,从而将整车变得无可挑剔。

 

    其次,在制造标准上,比亚乔秉承了欧洲一贯的严谨和高要求,从供应链源头抓起,在零部件生产与检查、整车装配到成车检测均严格执行意大利比亚乔全球统一的技术、质量、检测标准,确保每一辆车的品质。它对品质的追求甚至到了质量过剩的地步,为的只是给消费者奉上放心可靠的产品,而这种态度,与目前市场上流行的经济型制造标准全然不同,它是真正的以人为本。除此之外,比亚乔还给予了消费者更多的人性化关怀,最新发布的新车VIVO就很能说明这一点。它是欧洲的风格,但是却给予了中国消费者充分的尊重,它诞生之前,比亚乔研发设计师充分调研了中国人的市场需求,研究了中国人的身体特点,所以今天的唯我VIVO,座位低、悬挂与倾斜角度适中,非常适合中国人骑行。

 

    中国摩托车市场或借“欧风”迎发展良机

 

    不管是设计理念还是制造标准,比亚乔的进入都为整个行业带来了非常可喜的变化。他的到来,使摩托的外观告别单一的日系风格,也让以“卖点”突围的营销理念面临挑战,而在制造标准方面,“以人为本”或许将成为众多厂家不得不接受和改进的工作重点,整个行业的品质提升指日可待。

 

    而对消费市场而言,比亚乔的入驻更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好消息。它不仅给长期单调的摩托车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进一步增大了消费者的购买选择空间,也提升和改善了欧系车在中国市场上的生存现状。刚刚购买了比亚乔的小刘告诉记者,“比亚乔它跟满大街都跑着的日系车截然不同,结实稳重、很好骑,而且流线型的外观设计很吸引眼球,从哪方面来看都很不错。”终端消费者的喜爱极大的推进了比亚乔布局中国战略的实施,也推动着中国摩托车市场品牌结构的嬗变。

 

     据了解,招商会大后,很多经销商都在关注比亚乔。济南的经销商张先生告诉记者,“比亚乔的产品好,质量过硬,就让我们对销路有底了,经营它既能盈利,又能涉及到不同的营销方向,是个好机会。”而经销商姜先生,则有更深刻的理由,“经营日系摩托好几年了,风格产品太雷同了,市场越来越不好做,比亚乔则不一样,对消费者很有吸引力,我们当然乐于投资”。据了解,像姜先生这种原来经营日系车现在转战比亚乔的还不在少数。专家分析,品牌、品质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将使作为欧系第一品牌的比亚乔成为继本田、铃木、雅马哈等日系车品牌之外,中国摩托经销商经营合资品牌的第二种选择。

 

    市场劲吹比亚乔欧系风,比亚乔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很多新鲜元素,它的设计理念及造车水准也在影响并推动中国摩托车产业的变革,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加健康、协调、创新的方向发展,从而使整个市场更有活力和吸引力。可以说,借此欧风,中国摩托市场已迎来发展新机。

李国亮

editor

    相关阅读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