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12 15:34:00 作者: 来源:京华时报
随着某款日系畅销车遭遇高速碰撞解体,安全话题再次成为热点,不少消费者甚至动了换车的念头。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紧张,因为在越来越严格的安全法规推动下,如今汽车的安全性能普遍比二十年前有了质的飞跃,而你判断一辆汽车安全与否的标准也许并不那么准确。
车越大越安全
国人买车时往往热衷于SUV这类体型宽大的车型,不仅体面气派、驾乘舒适,而且在很多人眼里,宽大的车身更有安全感,在碰撞事故中更占优势,那么车真的是越大就越安全吗?
谣言粉碎:大车与小车发生碰撞,大车会因为体积大、自重高,减轻撞击后受到的冲击。如大车与小车发生碰撞时,小车的缓冲空间较小,而且根据动量守恒定律,重量较低的小车反弹速度较高,理论上更容易导致二次碰撞。
但对于SUV来说,底盘的高度是把双刃剑。在两车正面碰撞中,SUV可能占据优势,但较高的车辆重心在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较差,在高速转向时很容易发生侧翻。NHTSA(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SUV翻车的几率是轿车的9倍,而且翻车事故中的乘员死亡率也比轿车高。
大车身和高自重无疑大幅度地增加了空气阻力和轮胎滚动阻力,发动机的负荷更高,燃油经济性自然大幅降低。同时,由于车重的原因,所需的制动距离更长,对车辆的制动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汽车厂商都非常重视汽车轻量化,在保证汽车安全性能的同时,采用替代材料来降低汽车重量,可见越大越重的车未必就越安全。
钢板越厚越安全
你是不是曾深信钢板越厚自己的爱车就越是安全,那些用手稍用力按压发动机盖就会变形的车辆就是不安全的代表。实际上,看似安全并不代表真的安全。
谣言粉碎:对于轿车来说,并非是用厚钢板就安全,薄钢板就危险。其实在事故当中起到主要保护作用的并非车身表面的钢板,而是由汽车的笼式架构决定,也就是目前轿车及大多数城市SUV采用承载式车身,它们就像人体的骨骼,决定了车身刚性。
有些人会通过按压发动机盖来判定一辆车是否够坚固,发动机盖在用力按压下会发生变形的车通常级被划分到不安全行列。但事实上,车身表面钢板的选择基本只是出于美观、减小风阻等目的,而且不同钢板造型在用力按压之下产生的结果区别也很大。
目前为了减少对撞击事故中给行人造成的伤害,越来越多的车采用更贵的铝合金发动机盖,有些车型还使用轻量化非金属复合材料的翼子板。这些车摸上去感觉并不结实,但在与行人相撞时可以通过自身变形来吸收撞击能量,而减少对行人的伤害,有点类似中国的太极之道,而同时这些轻量化的材质既不易损坏又有助于降低油耗。
保险杠越硬越安全
我们经常能在一些事故中发现,当欧洲车与日韩车相撞的时候,往往日韩车保险杠损坏得更加严重,很多人就此断定欧洲车有着更坚固的保险杠进而比日韩车更安全,但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
谣言粉碎:确实有很多实例证明,欧洲车的保险杠普遍比日韩车硬,如果你有心情拆开车的保险杠还会发现,欧洲车的保险杠是坚硬的钢梁,而日韩车则往往是采用了一些泡沫材质。但如果我们由此断定欧洲车比日韩车安全,恐怕也是以偏概全。
保险杠的作用有二,一是在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起到吸能作用,二是保护行人的缓冲作用。如果保险杠太硬,那么起到的就不是吸能作用而是传导作用了。这道理就像是拳击手套,如果把手套换成铁的,出击的时候不仅对手受到伤害,自己也不能幸免了。所以,通常车企会选择一个适中的硬度。
为什么欧洲人要选择如此硬的材质来做保险杠呢,这更多是由当地停车习惯所导致的。欧洲城市通常比较古老,街道狭窄而人口密集,汽车只能停在路边车位。为了节约空间,汽车几乎一辆紧贴着一辆,几乎连倒车空间都不留,也不拉手刹。早晨准备开车上班时,只能凭借坚硬的前后保险杠顶开前后的车,然后才能将车开出来。一般来说,欧洲车企会保证保险杠能抵御6-8公里/小时内的撞击而不变形。
有ESP就安全
如今车辆上配备的安全系统越来越丰富,不少驾驶员以为有了安全系统保驾护航,车辆的行驶极限也会提高,因此去尝试更激烈的驾驶方式。
谣言粉碎: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它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让合理范围内的驾驶变得更安全,不但控制驱动轮,还可控制从动轮。当驾驶员操纵汽车超过极限值后,车辆可能会出现转向过渡、转向不足等意外状况,此时ESP系统会迅速介入,通过对相应车轮施加制动而修正车辆行驶轨迹。
ESP系统的介入可以避免一些驾驶员操控失误带来的安全隐患。因此不少车主以为,有了ESP就可以随意猛踩油门加速或者高速过弯。然而ESP终究只是一套基于制动系统的安全辅助系统,车辆的行驶极限并不会因此提高,一旦超越物理极限,仍然无法将车辆从失控状态救回。
根据各种专业机构进行的麋鹿测试(一种高速躲避障碍物测试)数据显示,大部分量产车型的高速闪避极限时速在70-80公里/小时,一旦超过这一极限,失控便在所难免。在真实世界里,国人在高速公路上的巡航速度通常在120公里/小时或更高。
气囊越多越安全
4S店的销售顾问介绍一款车时,常常会提到它有6个气囊、8个气囊甚至更多气囊,气囊越多就真的越安全吗?若驾驶者与乘坐者不系安全带发生车祸,气囊反而会成为致命杀手。
谣言粉碎:气囊又称SRS,是车身被动安全系统的辅助配置。作为一项辅助安全系统配置,它日渐受到消费者的重视,并成为一些国家汽车生产的强制性标准。
实际上,汽车安全带才是车身被动安全系统的主要配置。作为辅助安全系统配置,气囊必须在使用安全带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功能,乘车人系好安全带,当气囊弹出后,安全带能够拉住乘客,这样乘客不会与高速弹出的气囊迎面相对;当气囊饱和后,又对乘客的头部和胸部起到缓冲左右,减少其受到伤害。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