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行齐鲁网—齐鲁晚报大众网共同打造

教育部:24.6万校车4万违规 将完善校车管理

2013-02-27 10:08:00    作者:   来源:京华时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教育部;校车;管理;补贴
[提要]昨天,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明确校长专业标准。同时,校车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在会上发布《校车安全管理责任书(范本)》,详细规范了校方的六项责任和校车服务方的八项责任。据交管部门排查,接送学生的车辆共24.6万辆,其中不符合规定4.1万辆。
    昨天,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明确校长专业标准。同时,校车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在会上发布《校车安全管理责任书(范本)》,详细规范了校方的六项责任和校车服务方的八项责任。据交管部门排查,接送学生的车辆共24.6万辆,其中不符合规定4.1万辆。

  ■校车管理现存问题

  ☆校车安全管理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目前主要工作仍集中在教育部门,尚未形成有效、有力的工作机制。

  ☆条例规定的各项制度有待进一步落实,部分县区仍在按照此前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审批校车使用许可和校车司机资格,部分地区存在新校车上牌难等问题。

  ☆对条例的理解还存在误区。有的至今没有明确非专用车辆接送小学生、幼儿的过渡期限;有的不知道幼儿专用校车也要取得校车使用许可等。

  ☆对条例的学习宣传培训有待深入,部分随车照管人员对条例的规定还不熟悉;个别校车驾驶人不知道校车在恶劣天气下,时速不得超过20公里的规定等。

  ☆未取得使用许可的非法校车在一些地区依然大量存在,学生乘坐无证运营车、拼装车、超载车现象仍然时有发生,部分用于接送学生上下学的公交车辆在上下学时段也存在严重超载现象。一些地方未经批准的幼儿园也开行着非法校车。

  将尽快出台校车补贴办法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巡视员杜柯伟介绍,目前,26省已建立省级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天津、内蒙古、黑龙江、山东、湖北、贵州6地协调机制正在建立中。全国公安机关交管部门到去年年底已排查所有接送学生的车辆,共24.6万辆,其中不符合规定4.1万辆,存在安全隐患16610辆。排查接送学生的驾驶人23.9万人次,清退涉及所驾车型不符合和有严重违法记录的不合格驾驶人13935人。

  杜柯伟透露,校车问题在农村地区比较突出,北京、上海等地则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以减少主城区范围内校车的使用。“农村很多不是校车的问题,而是路的问题”,因道路问题,造成校车开行困难。他表示,司机的收入也是困扰校车推行的一大问题,校车司机的收入偏低,难招到人。他透露,目前已经关注到此问题,关于校车补贴的问题正在讨论,争取尽快出台。

  对于一些地方取缔非法校车,学生上学反而困难了。杜柯伟表示,要按照“保障就近入学、建设寄宿制学校、发展公共交通、提供校车服务依次优先”的原则,统筹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与学生上下学交通服务,根本是要保障学生不能因为交通问题而辍学。

  每学期签校车安全责任书

  昨天,杜柯伟代表校车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校车安全管理责任书(范本)》。根据范本,使用校车的学校有派专人参与校车安全管理、建立校车安全管理档案实现一车一档等六项责任。而校车服务提供者也具有定期进行安全维护,配备安全设施和卫星定位装置等八项内容。责任书应每学期签订一次,与《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和《机动车登记规定》要求校车每半年进行一次安全技术检验的规定相一致。杜柯伟说,由于此前各地都没有责任书范本,因此,校车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了这份范本,用于参考。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建集中约谈制防撤并学校

  针对农村盲目撤点并校引发的学生上学困难、上学过远等情况,杜柯伟说,河南、江苏、贵州、福建、江西、重庆、新疆等地针对本地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意见。安徽、江西、湖南、甘肃、宁夏等地已要求立即停止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对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因学校撤并导致学生辍学现象增多等问题集中的地区,教育部将探索建立约谈制度,约谈教育部门负责同志,督促改进工作。

  首明确校长六专业职责

  对于如何才是合格的校长,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对校长提出了6项基本职责。

  据了解,目前全国31万所普通中小学的校长,带领着1000多万专任教师,教育和影响着全国两亿中小学生。过去,校长要办好一所学校,从业务角度必须抓好哪些工作,很多校长的认识不太全面。《校长标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等校长的6项专业职责。教育部将这6项职责细化为60条专业要求,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规范性。

车迷公社QQ群:259879021
车行齐鲁网新浪微博:http://e.weibo.com/autoql/

许敏
更多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