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行齐鲁网—齐鲁晚报大众网共同打造

轿车工业从解冻到anx"三大三小"的蹒跚起步

2013-05-30 16:23:00    作者:胡挹工   来源:人民网-汽车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轿车工业 三大 欲望之门 轿车生产 轿车市场
[提要]尽管当时人们的思路不尽相同,甚至为了某个问题争论激烈,但是结论却是一致的,建议当局立刻决策,建立中国本土轿车工业。重要的一点是,各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经验证明,离开竞争机制,汽车工业是无法成为战略产业的,因此,形成竞争环境,是我国轿车工业发展中的必由之路。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汽车工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我国汽车工业30年一贯制不变的历史结束了,商用车开始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改变“缺重少轻”的生产格局;汽车工业的重心开始向轿车发展,引进技术和资金,建设轿车工业,形成生产规模;此外,行业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改革,汽车车型品种、质量和生产能力也大幅增长。在这20年中,中国汽车工业发生了大变革,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开始的分水岭。

  需求凸显黑洞 发展中国轿车工业迫在眉睫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确定:“轿车可以搞合资”从此拉开了我国轿车工业发展的大幕

  80年代初期,即便我国已经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但是轿车的年产量依然很低。每年“红旗”、“上海”再加上“北京212”越野车,年产量不到5000辆。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迅速复苏。1984年,国家颁布的一项新政策,县团级一下官员只能配用吉普车的规定解禁,欲望之门就此打开,对小轿车的渴望一发不可收拾。走私、挪用公款,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1984、1985年间,海南省的轿车走私案正是这一情况的集中体现(详见铸梦的轨迹——新中国汽车工业六十周年盛典系列评述之一)。外汇滚滚外流的同时,体现着巨大的需求缺口。

  然而,当时正是物价闯关的关键时期,人民对于“官倒”、腐败、商品匮乏、涨价有着巨大的愤怒,往往把气出在外表鲜亮的进口轿车上。那个年代里,口诛笔伐不在话下,连一些城市大学生闹事,追砸进口轿车也成为了保留节目。

  到了80年代中期,每年春天在北京的全国人大、政协会议上,愈演愈烈的进口轿车狂潮,成为了代表和委员们愤怒抨击的话题。当时有人数了数停在人民大会堂前的轿车数目,556辆车中,纯国产车仅为37辆。

  这个时节,造车,还是买车,已经上升到了一个全社会关注的涉及民族自尊的政治问题。

车迷公社QQ群:259879021
车行齐鲁网新浪微博:http://e.weibo.com/autoql/

杨松志
更多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