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维权标准 私自改装车辆将失三包权利
2013-10-09 08:43:00 作者:王津津 来源:网上车市 我要评论
[提要]10月1日,《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正式实施。笔者日前采访后发现,消费者和经销商都不约而同地担心,家用汽车“三包”政策难落实;消费者担心被“踢皮球”,经销商则担心遭遇“过度维权”。还有不少经销商担心,汽车“三包”会催生个别车主出现过度维权的现象。
10月1日,《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正式实施。笔者日前采访后发现,消费者和经销商都不约而同地担心,家用汽车“三包”政策难落实;消费者担心被“踢皮球”,经销商则担心遭遇“过度维权”。法律界人士则认为,要改变汽车行业“只修不换”的销售潜规则,就必须严格落实“三包”政策。
消费者:热盼新规成为维权标准
虽然10月1日是汽车“三包”新规正式施行的第一天,但笔者采访后发现,很多经销商、厂商早就提前做好准备和动员了。比如,有的厂商、经销商提前宣布,从9月1日起购车的消费者,就可提前享受汽车“三包”政策。不仅如此,有的车型还将执行高于国家“三包”政策标准的3年或10万公里的整车质保。对于老用户,很多商家也推出了各种优惠大礼包,如除了原车质保外,还将获赠购动力总成部件延长保修两年、8折优惠购轮胎等优惠。
新规实施第一天,汽车“三包”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笔者走访多家4S店发现,不少市民全家上阵来看车。笔者注意到,有购车计划的市民已换第二部或第三部车的老车主居多。市民程先生认为,汽车“三包”新规明确了汽车保修期及各种保养、退货的细则,会刺激市民的消费欲望。市民林女士告诉笔者,汽车三包规定出台,今后车主维权时有了参照标准,真正实现有法可依。
据了解,目前已有63家汽车生产者、5374个车型、22956个销售网点进行了三包信息备案。消费者通过中国汽车三包网就可以查询到相关品牌车型的“三包”信息。但需要注意的是,私自改装车辆和在非指定维修站保养将会失去“三包”的权利。
但是,也有不少车主对汽车“三包”依旧持悲观态度。车主刘小姐说,“买车容易退车难”曾是汽车销售行业的“行规”。虽然三包规定已经实施,可如果汽车销售商或制造商不同意退车怎么办,如果协商不成而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纠纷,那么消费者还是要承担难以想象的耗时耗力的困扰。
销售商:心情复杂喜忧参半
日前,笔者走访多家4S店发现,大部分销售商的心情都比较复杂,一方面新规进一步规范了汽车销售市场秩序,有望以此拉动新的销售高峰;另一方面,大部分经销商认为“三包”规定真正执行起来还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笔者注意到,国家质检总局网站发布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简称“汽车三包”),其中一条最吸引眼球的规定就是,购买2年或行驶里程5万公里之内的家用汽车产品均可享受“包修、包换、包退”。
某4S店销售经理陈先生认为,汽车并不是普通的商品,只要是卖出去了,再进行交易就是二手车了,比如一辆价值百万的豪车,即使你买回去没有用,但如果再转卖身价就降了很多,根本没法和新车同日而语。陈先生认为,实施“三包”,意味着二手车会越来越多,这些被退回去的车究竟该怎样处理?是变成二手车还是被厂家重新包装后再伪装上市,还需要从制度上进行制约和监控。
采访中,也有部分经销售直言,按照规定,“三包”责任首先由销售者先承担,如果在销售上出现问题或者遭遇厂家推卸责任,那么受到最大损害的就是经销商了,经销商的利益很难得到保障。
汽车销售员李威告诉笔者,退换车还会涉及车辆上牌、保险以及税务等多项费用,这些费用不属于整车买卖合同的范围,不应由厂家和经销商来负担,难道消费者愿意承担吗?如果经销商、厂家和消费者无法达成一致,这些后续问题依旧会纠缠不清。此外,还有不少经销商担心,汽车“三包”会催生个别车主出现过度维权的现象。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