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桩到抢人 充电桩也信奉“羊毛出在猪身上”

2015-07-08 09:02:00来源:第一财经日报作者:杨海艳
   “你们对自己有量上的要求吗?今年要建多少个桩?”随着新能源汽车成为一个热词,各路资本也伺机而动。不过,虽然所有的人都认为充电桩的盈利不可能 是眼下的事儿,但作为投资人,势必是希望看到投出去的钱能有实打实的效果和回应。因此,充电桩的数量似乎便成为其中的一项衡量指标。
  “今年我们也见了不少投资人和资源方,被问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上面这个。”一家充电桩企业的负责人王刚(化名)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之前我们给自己设定了目标,一年要建多少个桩,但现在发现设定这些数字是没有意义的。”另一家企业充电网创始人王振飞的话则更为直接,“更多的企业关注的是桩的解决方案,而我们关注的是人,是怎样才能搭建一个承载用户需求的平台。”
  一场“众人拾柴”的“抢人运动”
  “我们现在App上日均活跃用户大概可以到5000人,这在整个充电App中应该算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了。”王振飞向记者透露。不过同样,这一数据在他看来也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作为一家相对低调且年轻的企业,充电网刚刚过完一周岁的生日。在此之前,这家企业也是特斯拉在中国的供应商之一,在全国范围内的充电桩数量已经达到 1500个。不过,这些充电桩更多是为特斯拉所专用,而App上的活跃用户,大多也是特斯拉的用户,并不能为所有的私家车主所共享。
  “前面的这些用户为我们反馈了大量使用过程中的体验和问题,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怎样把未来用户装到我们的App上。”王振飞认为。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0万辆,不过更多集中在公共领域。以北京为例,虽然北京的新能源汽车推广量在全国排名前五,但北京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牛近明近期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北京的私人新能源汽车仅有6000余辆。
  “如果当前充电桩企业的建设规划都能得到落实,那么,到明年或者后年,可能就会出现桩多车(私家车)少的情况。”王刚认为,到那个时候,一些企业即 便是建好了桩,但是如果不能在设施的运营管理以及支付方式上给车主更多的便利,也不会吸引更多的车主来自己的桩上充电,并带来附加收益。“要做好充电生 态,最重要的就是做好用户体验,让更多的人聚集在你的平台上。说白了,很多企业做了很多事儿、找了很多资源,其实就是为了抢人。”王刚戏谑道。
  充电网当下的重点和其余涉足这一领域的企业并无二致。“先要把桩布下去。”王振飞说道,这是第一步。“和不同的公司,我们会有不同的合作方案,但和场地方的合作我们目前能许给它的就是服务费的分成和电费峰谷差价的收入。”
  在布桩之外,他试图寻求更多的资源,比如与平安保险的合作。据记者了解,在此之前,充电网与平安在深圳试点推出了“充电责任险”,为充电设备以及具体使用的人和车提供100万的保障。  

初审编辑:王涛

责任编辑:王洪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