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楠:中国汽车海外出口怎么了?
2013-08-23 11:10:00 作者:卢楠 来源:汽车商报 我要评论
[提要]2012年中国汽车海外出口首次突破百万辆大关。据巴西全国汽车经销商协会公布的数据,中国汽车产品今年在巴西的销量可谓急转直下,奇瑞、哈飞、江淮、长城、福田等企业在巴西的销量均大幅下滑。
原标题:芦楠:中国汽车海外出口怎么了?
2012年中国汽车海外出口首次突破百万辆大关。然而,自今年5月开始,海外出口量突然出现两年未见的负增长,到7月下滑趋势持续3个月并超过两位数。中国汽车在海外遇到了何种困境?下滑趋势还将持续多久?
连续三个月两位数下滑
最新的数据显示,2013年5月份,中国汽车共出口8.64万辆,环比下降3.4%,同比下降16.1%;进入6月份,出口形势并未出现好转,当月汽车出口8.44万辆,同比骤降21%。7月,下滑趋势仍在持续,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7月份汽车出口同比下降11.6%。
在今年上半年,汽车工业协会曾预测,2013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将在110万辆左右,增长率约为9%。但经过连续三个月的持续下滑后,业内人士分析,就目前的情况看,想要达到上述目标已有相当难度。
什么原因造成汽车出口持续下滑?
“汽车出口是国际经济大环境的晴雨表。今年,发达国家的经济形势正在缓慢转好,但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反而不好了。我国汽车出口主要市场是后者。”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顾问杜芳慈告诉汽车商报记者。
除此之外,另一个对中国汽车海外市场产生巨大影响的是汇率。吉利汽车、奇瑞汽车、长城汽车的相关负责人均向汽车商报记者表示,从今年年初开始日元持续贬值,目前已经累计贬值达30%以上,而人民币近年来则呈持续升值状态,目前1美元兑人民币已升至6.12。日元的升值导致海外日系车经销商可根据日元的贬值程度做出前所未有的大幅度优惠,因此严重冲击了素以价格闯天下的中国汽车产品。
“我们在海外的很多经销商都是以美元结算,日元一贬值,日系车经销商从厂家拿车的价格就低了。而人民币升值,经销商拿车的价格在增加。”长城汽车一位负责海外业务的经理对汽车商报记者说。
巴西、乌克兰衰退
“日元贬值,是对整个海外市场的影响。我们某些传统的出口大市场政策的大幅调整,是近几个月出口持续下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巴西和乌克兰。”杜芳慈说。
据巴西全国汽车经销商协会公布的数据,中国汽车产品今年在巴西的销量可谓急转直下,奇瑞、哈飞、江淮、长城、福田等企业在巴西的销量均大幅下滑。
以奇瑞汽车为例,今年6月奇瑞在巴西销量仅为609辆,同比跌幅高达46.9%。今年上半年,奇瑞巴西销量为2504辆,占据市场份额为0.15%,在各车企中排名第20。去年同期,奇瑞巴西销量为9108辆,占据市场份额0.56%,在各车企中排名第15。奇瑞今年上半年在巴西销量同比大幅下挫72.5%。
2011年,巴西已经取代阿尔及利亚成为中国车企出口海外的第一大市场。如今,巴西已经跌出了中国汽车海外出口的前十名。
“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巴西今年实施的工业产品税,我们的产品现在都是直接出口到巴西。根据它的工业产品税规定,像我们这种进口产品要增加30%的税。”奇瑞公关传播部的王玮对汽车商报记者说。
据了解,今年4月巴西政府开始正式执行拖延了一年多的工业产品税(IPI),因此,凡是没有达到巴西政府要求的进口工业产品均遭到了严重冲击。
企业界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虽然包括奇瑞、哈飞、江淮、福田等众多中国车企均已进入巴西市场,但还没有一家中国企业实现在巴西的本地化生产,由于征收了30%的工业产品税,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大打折扣,出现销量大幅下滑在所难免。
与巴西有类似情况的还有乌克兰。由于经济相对落后,乌克兰一直是中国汽车出口的重要市场之一,2012年也曾经跻身中国汽车海外出口十大市场之一。
但今年4月13日,为提振本国汽车产业,乌克兰开始根据汽车发动机排量不同,在现有关税基础上增加6.46%至12.95%的特别关税,为期三年。根据新规定,排量为1.0至1.5升的进口汽车价格将增加7.8%,排量1.5至2.2升的汽车价格将增加15.6%。
“乌克兰关税主要影响的乘用车发动机排量在1000至2200 毫升之间,而乌克兰市场进口自中国的汽车产品主要排量都分布于该区间。这意味着乌克兰进口车经销商将被迫提价,从而造成中国汽车短期在乌克兰的销量聚降。”乌克兰汽车分析公司总裁Oleg Omelnitsky分析指出。
![微信](http://ad.dzwww.com/2013adpic/08/weixinpingtai.jpg)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