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14 13:50:44 我要评论
刘宝华 来源: 汽车商业评论汽车商业评论5月14日报道
如果不是2011年参与收购萨博失败,庞庆华给庞大集团2011年的表现打出的成绩估计不是8分而是10分。
过去的一年中,上市融资、尝试入股主机厂、代理双龙、巴博斯、阿斯顿马丁、旧款新车租赁、汽车奥特莱斯、汽车文化园,身为经销商领头羊的庞大不断尝试各种可能性。这些动作几乎能够代表中国汽车经销商近年来为生存和发展所做的所有努力。
2010年3月,中升率先引领了经销商上市潮流,中升、联拓、正通几家经销商先后在港交所、纽交所上市募集资金。2011年4月,庞大开启了经销商A股上市先河,两年内,已有7家国内汽车经销商完成上市融资。
集中上市缘于经销商对生存、发展的紧迫感。相比生产商,经销商在中国汽车产业链上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话语权和利益分配失衡。在市场急速扩张情况下经销商依附于生产商可以赚得盆满钵满,但随着中国车市10年黄金期的结束,汽车经销行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越来越稀缺的土地让经营成本骤升,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对手让行业告别了卖方市场时代,越来越激烈的厂商竞争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扩大规模、收购兼并、集团化以实现对生产商的更大话语权,增加高档车代理比例、改变经营结构以提升利润空间是经销商近年来的两大对策。无论哪种手段,都需要巨额资金支撑,上市就成了募集资金的途径之一。
上述手段在2011年屡见不鲜,也使得这一年成为汽车经销商格局剧烈变革的一年,大浪淘沙来袭。排行第20位的正通以55亿元收购排行第9位的中汽南方将收购战推至高潮。
领头羊庞大多路出击,收购长沙和信丰田等多家汽车销售服务公司,买断高端改装车厂商巴博斯的中国总经销权,取得豪华跑车阿斯顿·马丁在华最大代理权和韩国双龙在华21省市代理权。
庞大的不同是将收购触角超出汽车流通业,伸向了生产商。历时半年的双庞收购萨博经历一波三折,最终以悲情收场,为庞大原本完美的2011年打了八折。
庞大是经销商的缩影,2011年是庞大的缩影。
收萨博失败不后悔
联合收购失败后,不少媒体认为双庞输在没有搞清谁是萨博的实际控制人,忽略了通用这个关键要素。
庞大集团董事长庞庆华不这么认为:“谁是实际控制人,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像这么大的项目,中国政府、瑞典政府、瑞典债权人、瑞典供应商、欧洲银行,甚至包括工会、品牌、技术,都是实际控制人,哪一个环节反对都成功不了。”
显然,双方的着眼点并不统一,媒体关注谁是萨博的实际控制人,而庞庆华需要对收购链条上每一个重要影响人予以充分重视,任何一方反对的结果都等同于通用反对。
事实上,庞大与萨博第一轮合作计划并未受到通用阻挠。庞大介入萨博收购比华泰还要早,2011年5月,华泰与萨博的合作搁浅后,双方在香港已经草签备忘录,庞大以10亿元人民币收购萨博24%股权,同时获得萨博中国市场独家代理权。
“当时想把萨博快速启动起来,让它恢复生产,赶快卖车。萨博衰落不是技术不行,不是品牌不行,而是销售不行,造成亏损然后产量不足,销售正好是庞大的强项,跟萨博互补,它的病根只有庞大做才能好。”庞庆华入股萨博的初衷仍是定位于经销商,只不过是以股权换取独家代理权。
庞大当时的想法是进可进、退可退,如果效果不好股权可以转手,萨博的对等条件是如果庞大股权低于10%将失去董事权利。穆勒就此意向征询了通用,“穆勒告诉我们入股24%通用是同意的。”庞庆华说。
随后青年汽车的加入改变了收购性质,双方合计53.9%的股权将成为萨博控股股东,赴底特律洽谈时通用明确拒绝了收购方案,通用的底线是中国企业股份不能超过40%。
“后来我们又通过美国一个关系找通用谈,通用非常坚定,经销商也不行,只要是中方企业就不能超过40%,另外60%怎么解决都可以,就不能是中国企业。”庞庆华告诉《汽车商业评论》,之后萨博进入破产程序,收购宣告失败。
萨博事件尘埃落定后,一些唱衰庞大的言论在坊间流传,指庞大受收购失败影响财务状况不佳,员工下调工资。庞庆华予以明确否认:“工资没有下调,4亿元对庞大来说不算什么,就是不上市对庞大来说也不算什么。”
萨博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后,按照优先清偿债务的顺序,第一轮将向欧洲投资银行和工会还债,以清偿银行贷款和工人工资;第二轮是以庞大、青年和萨博供应商为代表的“一般债权人”;最后是像通用这样的持有萨博优先股的股东。
庞大预付给萨博的4500万欧元车款能够偿还多少,最早要到2012年4月才会明朗,庞庆华称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4亿元人民币按坏账准备金提取,即使投资全部打水漂也不会对庞大造成质的影响。
“不后悔”是庞庆华面对收购失败的态度,要创新就有风险,汽车业失败的案例多了,他依然觉得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有记者问我最大的感触,我想了半天。时间过于仓促?不是,时间够长了。不合适?被骗了?都不是。没想到?都想到了,包括失败以后怎么办都想到了,我最后说了一句话:“目前中国的这种环境,包括政府支持、媒体看法、行业诉求,跟国外都不相同,千万不能带着中国概念去收购国外企业。”
如果再有投资机会,庞大还会去研究,但是会更加慎重——庞庆华对《汽车商业评论》说。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