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29 15:16:05 我要评论
张南 来源: 汽车商业评论同中国汽车市场迅速膨胀达到今天全球第一大市场的现实不同,《汽车商业评论》和汽车之家等媒体的联合调查显示,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则相当之低。这是一个商业机会吗?
交通事故已经成为14岁以下儿童的第一死因。公安部最新发布的数据称,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亿辆,我国约有9000万名7岁以下儿童,每年有1.85万名14岁以下儿童死于车祸,死亡率是欧洲的2.5倍、美国的2.6倍,与之相关的数据是,我国儿童座椅使用率极低。
很多发达国家已经立法强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我国除了公众对儿童的安全乘车意识不够之外,国家仍未出台相关强制的标准和法规。好消息是,2012年7月1日起,《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国家标准》将正式实施,但是它能够有助于人们提高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吗?
2012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汽车商业评论》杂志联手汽车之家、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华西都市报、新闻晨报、楚天都市报开展《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现状调查》。
调查结果令人相当不满。七成有12岁以下孩子的车主认可儿童安全座椅的安全性,但使用率却小于三成,原因在于儿童安全乘车意识、儿童安全座椅使用意识差,以及缺乏相应的法律标准。
调查还发现,和其他城市相比,汽车保有量大且消费水平高的一线城市在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上并未呈现出相应的较高水平,而在实际购买方面,消费者较倾向于选择进口品牌产品。
1、超七成车主对儿童安全座椅有一定程度认知
从汽车之家数据研究中心最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锁定最精准的符合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消费人群,即有车并且孩子在12岁以下的车主后,此人群中有70.7%的消费者认为儿童安全座椅可以为儿童乘车提供最安全的保障。从这一数据来看,儿童安全座椅的目标消费人群对于儿童安全座椅功能的认知度较高。
2、仅有三成车主使用儿童安全座椅,从“认知”到“使用意识”有待转换
虽然超过七成的车主认可儿童安全座椅的安全防护作用,但从使用率来看却只有30.6%。可以说在“认知”到“使用”的层面上,相当一部分消费者采取了较为消极的态度,更多人是抱着侥幸的心理。
3、儿童乘车安全意识淡薄是儿童安全座椅普及最大障碍
74.4%的消费者认为驾驶者对儿童乘车安全意识淡薄是儿童安全座椅普及过程中的最大障碍,此外超过五成的消费者认为缺乏法律法规来强制使用、产品规格和质量无统一安全标准、价格偏高导致购车预测不足的消费者压力较大同样给提升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率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4、一线城市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率并无明显优势
就算在经济发达、消费意识前卫的一线城市,儿童安全座椅并没有呈现出应有的使用率,而是与其它级别城市处于同一水平。调查显示,一线城市的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为37.5%,较其它级别城市仅高出了5.4个百分点。
5、儿童安全座椅使用者认可价格更高的产品
55.2%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车主(孩子在12岁以下)认为价格在1001~3000元的儿童安全座椅可以为孩子提供较好的乘车安全性。而62.1%未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车主(孩子在12岁以下)认为1000元及以下的儿童安全座椅就可以为孩子提供较好的乘车安全性。
6、超半数消费者认为进口品牌产品更可靠
有55.2%的消费者认为国产品牌所生产的儿童安全座椅质量不可靠,而进口品牌的质量和安全性会更高,另外43.8%的消费者认为国产品牌所生产的儿童安全座椅质量比较可靠,会考虑质量较好的国产品牌,仅有1%的消费者认为国产品牌的儿童安全座椅质量很可靠。
7、超半数消费者会选择网购方式购买儿童安全座椅
超五成的消费者喜欢通过网络渠道来购买儿童安全座椅,这跟消费者年龄构成相关性较大。由于当前孩子年龄处于12岁以下的消费者多为75~80后群体,其网络化消费习惯比其他年龄段群体更加显著。同样,消费者在网络购买渠道的选择上对于大型网上商城的信赖度更高,因为大型网络商城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同时又对于产品质量的表述更加真实。
注:本文所用样本来源:
线上:2012年4月28日-5月2日投放并回收的《儿童安全座椅大调查》样本数据,问卷投放平台为汽车之家车展专题页,投放范围为汽车之家匿名用户和部分注册用户。问卷回收总数为3875,有效样本数为3559,其中有小孩的样本数为2727,小孩在12岁以下样本数为2462。
线下:2012年4月28日-5月2日投放并回收的《关注儿童乘车安全,儿童安全座椅调查》,问卷投放地点为北京车展汽车之家媒体展位,问卷回收总数为872,有效的样本数为785,其中有小孩的样本数为375,小孩在12岁以下的样本数为311。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