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本站搜索:

辟谣:北京不会恢复凭"泊位证"购车政策

2012-07-02 15:12:57     作者: 丁灿    来源: 网易汽车综合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泊位证,购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提要] 近日,关于北京将取代摇号购车政策的消息频频不断,有消息称,北京将在明年,像上海一样拍卖车牌,还有媒体报道,北京或将重新恢复凭“泊位证”购车的政策。北京市交通委在日前集中答复关于停车管理的市人大代表建议、市政协委员提案时公布了北京市现有停车位的最新数据。

  汽车商报7月2日报道 近日,关于北京将取代摇号购车政策的消息频频不断,有消息称,北京将在明年,像上海一样拍卖车牌,还有媒体报道,北京或将重新恢复凭“泊位证”购车的政策。

  北京市交通委在日前集中答复关于停车管理的市人大代表建议、市政协委员提案时公布了北京市现有停车位的最新数据。面对严峻的停车矛盾,北京市人大代表在建议中提出,恢复凭车位租赁证明或产权证明购买机动车的制度。随后,种种猜测纷沓至来,北京真的会改为凭借一张泊车证购车吗?

  汽车商报记者于6月26日,电话联系了北京市交通委求证。

  交通委否认

  抱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联系了北京市交通委办公室,对方明确地告诉记者:“你说的这个凭泊位证购车的事情我们没有听说,不可能。”在被问及今年北京实行“限购令”之后,会不会改变一种限制购车的方法,例如最近流传的拍卖车牌等,北京市交通委也一一否认。

  去年12月份,上海交通委也曾经倡导市民在购车之前,先考虑是否有停车位,但并没有以此作为购车的前提条件,仅作为购车理念进行宣传。与北京市情况相似,停车位远远少于机动车数量的上海,首先将车位配比由1:0.7提升至1∶1,内环线以内的商品房住户都能够保证“一车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以北京市现在的机动车数量,短时间内不可能实行凭‘泊位证’购车的政策,必须建立在加强停车设施建设以及停车位管理之后才有可能,现在的情况是,有一半多的车没有合法的停车位,再凭停车位购置新车基本不可能。”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在日前接受采访时曾经表示,现在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的根源在于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北京市需要投入资金建设立体化以及地下停车场和更多的道路资源,“中国只有380万公里的道路,这380万公里的道路其中40%是农村道路,而美国是800多万公里。”饶达认为,北京市种种矛盾严重的交通问题,应从基础设施建设上解决。

  何为“泊位证”

  据了解,早在1998年3月1日,北京就实行过凭泊位证购车的政策,要求机动车购买人购车前必须先自备车位,即居民或单位购买机动车前,必须自备路外正规停车位,凭车位租赁证明或产权证明购买机动车,简而言之,就是要买车,先得保证有地方停。

  有报道称,这种方法两全其美,既能够加强对于违法停车、黑停车场等现象的管制,又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北京机动车数量的增长,效果将强于现行的“限购令”。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工程系主任杨晓光教授表示赞同,“拥有汽车,首先要拥有车位,这在很多国家是基本要求”。他认为,这是把交通问题解决在源头。

  不过,许多北京市民仍然记得在上一次北京市实行凭“泊位证”购车时的情景,“好久以前就有过,不是最后也取消了吗,根本没法执行下去”。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北京市民,了解到,上一次实施时,北京市居民需凭借租赁、购买停车位的发票凭证到区域交警大队宣传科领取购车资格,“那会儿跟现在差远了,能买得起车的人还是少数,车位比车多,但是我还记得到后来宣传科办公室也是天天排大长队,最后根本控制不住。”在实行五年之后,于2004年1月1日叫停。

  同时,一位4S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开始宣传科不收钱,后来难免出现一些类似于‘三百元包年检’的情况,记得那会儿是给宣传科交100元钱,就能得到车位证,难管理。”

  “泊位证”购车可行吗

  据了解,在1998年北京实行凭“泊位证”购车政策时,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首次突破百万大关,为了限制北京市的机动车总量,开始实施此政策,而在实行五年之后的2003年8月,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200万辆,北京市相关部门当时叫停的理由是:这项措施并不能够有效地控制机动车数量,并给市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据最新数据显示,北京现共有机动车504万辆,而泊车位的数量仅为247.4万个,有将近256万辆机动车很难找到合法停车位。如果真的实施此政策,仅仅是已有的机动车都无法保证“每车一位”,那么新车的车位又从何而来呢?

  上述4S店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500万辆的今天,凭“泊位证”购车政策究竟能否带来明显的效果,执行难度有多大,很难说,短期来看不可能。

system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