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反垄断箭在弦上垄断重点在哪里

2014-06-12 11:00:00    作者:陈志杰 郭小戈   来源:南方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垄断;汽车业;自主品牌;车企;反垄断
[提要]本周,商务部对外表示,正对中国汽车行业潜在垄断行为进行审查。据分析,汽车业目前除了在技术与产销上、零配件采购上存在着跨国企业“一枝独大”的现象之外,同时还存在着二手车迁移、新能源车上牌入户等“地方垄断”。在业内看来,目前汽车业的地方保护主要集中于二手车流通环节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入户上。

  原标题:汽车业反垄断 箭在弦上

    本周,商务部对外表示,正对中国汽车行业潜在垄断行为进行审查。而在5月底,商务部已向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下发《关于开展地区封锁行业垄断问卷调查的通知》,开始征询关于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方面的意见和诉求。事实上,早在去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已经在行业内摸底垄断数据,并上报发改委相关部门。

  那么,汽车行业的垄断究竟有哪些呢?反垄断的重点又在哪里呢?

  据分析,汽车业目前除了在技术与产销上、零配件采购上存在着跨国企业“一枝独大”的现象之外,同时还存在着二手车迁移、新能源车上牌入户等“地方垄断”。

  ●南方日报记者 陈志杰 郭小戈

  外方在市场、零配件采购上“一枝独大”

  6月1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了最新汽车业产销数据。自主品牌销量颓势不改。据统计,自主品牌汽车整体市场份额则已连续9个月回落。5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58.06万辆,环比下降2.72%,同比仅仅增长5.41%;市场份额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6.51%,占有率比上月下降0.5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2.92个百分点。1-5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306.40万辆,同比只增长0.94%,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7.97%,占有率较上年同期下降3.83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在自主品牌“压力山大”之际,跨国车企在华销量却节节攀升,市场份额不断上涨。在1-5月轿车销量排名前十当中,没有一款为自主品牌,均为合资品牌。在1-5月车企销量排名中,也没有自主品牌车企的身影,均为合资车企。

  由此,跨国品牌在中国车市的“一枝独大”地位愈加明显。但是,这些车企能否为中国汽车技术发展带来实质性改变,仍旧存在着较大争议。

  在此过程中,是否存在着跨国车企以技术、品牌等“垄断”手段,挤压自主品牌发展的情况,也引发了汽车业较大争议。毕竟,这种“一枝独大”局面表面上是由市场决定的,是不是“垄断”仍存疑。

  不过,业界对汽车垄断看法较为一致的是,在生产制造尤其是零配件采购环节,基本都是外方“说了算”。记者了解到,在目前合资车企生产制造当中,对零配件体系的控制上,外方在绝大多数合资汽车企业中,都处于绝对控制地位。这也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本土供应商体系的成长以及生存空间,同时外方也从零配件上游制造产业“二次赚钱”。

  反“地方保护”侧重二手车、新能源车

  记者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了解到,商务部日前向该协会下发了《关于开展地区封锁行业垄断问卷调查的通知》,开始征询协会及其会员企业关于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方面的意见和诉求。这是继去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在行业内摸底垄断数据并上报给国家发改委之后的又一次调查。

  在业内看来,目前汽车业的地方保护主要集中于二手车流通环节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入户上。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关人士表示,限迁造成的二手车流通不畅已传导至新车市场。目前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2亿辆的水平,从2009年的繁荣发展,到2014年将有一批车辆进入置换期,而限迁让二手车政策和交易平台发生变化,将会直接影响到新车置换。

  记者了解到,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已经向国家环保部办公厅提交了《关于取消地方城市限制二手车迁入不合理规定的建议》,呼吁各地取消对二手车的限迁政策。

  而在目前炒得热火朝天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地方垄断现象同样严重。不少地方都设立了“新能源车地方目录”,将非本地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将不能获得地方补贴,甚至是被“挤出”目录,不能上牌。此前,比亚迪等企业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一些大城市就出现过一度上不了牌的窘局。

  可喜的是,上海、北京等城市已经明确引进外地品牌新能源汽车参与市场竞争。

微信

初审编辑:王涛
刘青
车迷公社
更多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