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新能源

价格飞涨 供应告急 电池原材料是否该纳入战略储备

2022

/ 03/23
来源:

中国汽车报网

作者:

手机查看

  今年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2万辆和76.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倍和1.5倍;市场占有率达到17.9%。而支撑新能源汽车增长的重要一极,是动力电池供应,但近期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飞涨,令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感到不安。

  继3月8日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镍期货价格触及1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4万元)之后,近来国内外市场的动力电池原材料仍是“涨”声一片,如何破解动力电池材料供应的现实困境,已经成为行业共同的考题。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尹同跃、曾毓群、徐和谊等多位代表委员提出,建议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制定政策,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材料纳入国家战略储备资源管理,在业界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

  多国严控电池原材料资源

  涨价!涨价!涨价!近一年多来,动力电池材料价格像是插上了翅膀,一路飞涨。

  3月17日,国内动力电池主要原材料中,镍交易每吨均价为22.35万元,比今年1月同期上涨35%;钴每吨均价56.3万元,比1月同期上涨13%;铝每吨2.2万元,比1月同期上涨近10%;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为每吨47.6万元,比1月同期上涨39%……同时,从主材环节来看,电解液、正极环节价格上涨尤为显著。2021年初至今,磷酸铁锂涨幅332%,电解液价格在六氟磷酸锂推动下上涨189%;三元正极材料在金属价格推动下,在1年时间内的涨幅达到116.43%。此外,不仅价格涨幅巨大,而且货源趋紧。其中,镍的本土产量不到全球的5%,锂的进口依存度超过70%以上,镍的对外依存度超过80%,钴超过95%,一旦供应链有风吹草动,后果难以设想。

  随着动力电池材料价格站上历史高点,今年全国两会上,对于动力电池材料的关注度也几乎是前所未有。多位代表委员在不同场合发声,加快推进我国锂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对保障锂电池产业发展的供应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当前,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均已认识到锂资源的战略意义,智利、玻利维亚、墨西哥等多个国家将锂资源与石油一样列为国家战略资源,对锂资源的开发利用控制越来越严苛。

  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应在国内深挖潜力。全国人大代表、天齐锂业董事长蒋卫平表示,要加快国内锂矿资源开发利用,借鉴海内外优秀矿山的成功开发运营经验,推动国内矿山的绿色开发,实现国内资源优势转变为产能优势。对此,蒋卫平提出,要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障性制度,要加强矿区基础设施建设;要建立利益分享机制。同时,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也表示,应加快国内锂资源勘探开发,保障供应链安全。

  而基于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已经全球化的事实,也有代表提出了面向全球、寻找资源的建议。其中,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谈到,制造动力电池所需的镍、钴、锂等核心材料为稀缺资源,严重依赖进口。国外部分国家因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逐渐对这些资源进行管控。因此,他建议,应设置专项基金,支持和鼓励国内企业择机收购国外电池材料资源,以确保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安全。

  多重因素致使资源紧缺

  动力电池价格上涨的时间段,恰好与国内新能源汽车摆脱销量滑坡、重回升势的时间相吻合。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均突破350万辆,同比增幅均超过1.6倍。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为219.7GWh,同比增长163.4%,与新能源汽车产销增幅基本重合。

  数据同时表明,我国不仅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产销大国,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国和消费国。由此,带来的是动力电池材料需求的空前增长。“而且,这一增长与多种因素呈现叠加效应。”招商证券分析师许绍咏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这些因素中,既有全球疫情、美国通胀、世界大宗商品涨价等背景,也有全球电动化浪潮加速,欧洲等地新能源汽车趋热、多个国家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等因素,从而增加了对动力电池及其原材料的需求,是材料涨价的主因。

  据了解,作为动力电池的主要材料之一,有“白色石油”之称的锂正日益受宠。同钴、镍等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上游关键原材料一样,锂的战略价值已逐步被全球汽车产业界所认同。目前,锂在美国、中国、日本、欧盟等全球主要的新能源汽车终端市场,以及智利、澳大利亚、加拿大、刚果金等资源国,均被列为关键矿产资源。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公开的资料显示,全球金属锂资源藏量约4.6亿吨,但在当前价格和工艺体系下,可经济开采的资源有限、分布不均且禀赋差异较大。“锂资源种类主要分为盐湖卤水锂矿、固体锂矿、黏土锂矿等,分别占全球探明储量的58%、26%、7%。”华东汽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林澍文向《中国汽车报》记者介绍,其中,最优质的盐湖锂分布在被称为“南美锂三角”的智利、阿根廷和玻利维亚;西澳是全球最主要的固体锂矿供应来源;黏土锂资源充沛,但由于技术、工艺不成熟等原因,尚未商业化。

  目前,国内主要依靠进口西澳锂精矿生产电池级锂盐及深加工产品,以及多种渠道来源的镍、钴等原材料来制造动力电池。“2021年西澳锂精矿的产能扩张进度与下游全球锂电材料、动力电池的爆发式增长并不同步,甚至滞后,由此,拉动了锂等原材料的价格持续上升。”中信证券分析师路海波向《中国汽车报》记者分析,同时,国内锂资源供应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如开发技术落后,效率不高,成本居高不下,这也成为推高材料价格的原因之一。而且,材料价格上升也抬高了动力电池企业的生产成本,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成本负担显著加重。

  纳入战略储备资源争议大

  目前,1辆新能源汽车上,如特斯拉配装的电池需要约50~60公斤碳酸锂,以及镍钴铝等材料。仅从锂的价格上涨态势看,1辆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成本会增加1万元左右。而眼下,部分品牌新能源汽车每辆车的销售利润都不足1万元。如果动力电池材料继续上涨或即使保持现价,也会对动力电池汽车市场带来影响,还会产生连锁反应,波及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和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

  对于“将动力电池材料纳入国家战略储备资源管理”的建议,多位受访的业界人士表达了意见。“主管部门应认真考虑。”许绍咏表示,首先,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汽车产业中的最大亮点,无论从“双碳”目标落实、产业转型和拉动消费市场等方面看,我国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从资源安全、产业安全、供应链安全等角度看,镍钴铝锂等动力电池主要材料正逐步成为全球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动力电池材料已经在多个国家被列入被控制出口的战略资源,未来有很大可能会处于供应紧缺状态;再者,当前不仅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增加,而且国际局势动荡带来更多产业风险。此外,将动力电池材料纳入国家战略储备资源管理,还有利于抵御各种风险。如去年的美国西部暴雪、日本地震及火灾造成芯片生产企业停产,令汽车芯片供应雪上加霜。因此,纳入国家战略储备资源管理,才能体现出对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而且,还可以在国际市场价格较低时买入,而在国际市场价格较高时卖出,从而增加材料定价的话语权,也能增加外汇储备。

  许绍咏谈到,在20世纪70年代,阿拉伯国家对美国的石油禁运,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美国才真正意识到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必要性,促使美国在危机之后建立战略石油储备。1977年,美国政府决定加强石油储备,把从墨西哥购买的石油注入美国的拱形盐矿井。近年来,根据美国《能源政策法》要求,美国已经将战略石油储备的储存量增加到10亿桶,战略储备全球第一,由此也使美国度过了多次石油危机,不仅保证了本国的产业安全,也成为美国实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依托。同时,日本、韩国等国家也对许多材料进行战略储备。

  对于上述意见,也有不同看法。“目前的动力电池材料涨价只是阶段性市场行为,没有必要小题大做,很可能下半年价格就会回落。”路海波认为,一是在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全球化的今天,市场波动均属正常现象,不能因为一时的涨价就产生过分的“杞人忧天”之感;二是总体上看,从西澳到非洲等动力电池材料产地,正在不断加大资源开采力度,随着产量和供应量的提升,材料价格也许很快就会回落;三是动力电池材料与石油、粮食等战略物资不同,虽是当前阶段动力电池生产所需的材料,但随着技术发展,并非无可替代。如果技术发展到动力电池的生产所需这些材料的使用量很少,或几乎不再使用这些材料,储备的材料可能造成浪费。即使可以作为战略资源储备,在价格如此之高的情况下买入这些材料,一旦价格回落又如何出手、卖给谁呢?

  “将动力电池材料纳入国家战略储备资源管理的建议可以考虑,建议本身有合理性,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能指望所有的事情都由国家来解决。”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像这类材料储备,最好是由相关企业自己储备为好,这样能使相关企业在市场风险和价格波动中获得自己独特的优势,建立企业自主发展的保障体系。

  寻求其他替代技术路径

  关于动力电池材料是否有储备价值的热议,也带来了对动力电池材料可替代技术路径发展的思考。

  针对新能源电池原材料价格暴涨、供需不平衡、回收利用效率低等问题,网易公司首席执行官丁磊认为,要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自主权,应加速钠离子电池等新能源电池研发。他建议,要充分发挥我国钠资源优势,布局钠离子电池等新能源电池研发,解决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低等问题,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链的自主可控程度。

  其实,动力电池现有材料的替代,早已有人提出这一问题。去年,锂电池发明者、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斯坦利·惠廷厄姆表达,锂离子电池材料供应可能在未来5~10年内面临枯竭,人们需要找到一种新型材料来替代。新型电池应该具备更有韧性、寿命更长、成本更低等特征。事实上,目前已经有不同的项目在研究如何减少对镍钴锂等材料的依赖。

  而近来,包括特斯拉、宝马、雷诺、福特等车企均表示,将考虑改用更具性价比的磷酸铁锂电池。这使得电池在阴极中可以使用更便宜的铁,而不是更昂贵的钴镍等金属材料。“其实替代现有动力电池材料的方法很多。”山东省电池工业协会顾问谢瑜忠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谈到,一是目前国外已经在开发减少镍钴锂使用量的动力电池,国内也开始了这类商业化产品的开发;二是寻找新的技术路线,如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的出现,大大减少了三元材料的使用量,但目前还存在成本较高、产业化存在难点等问题;三是任何产品都是随着市场需求出现,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即使不包括氢燃料电池、甲醇电池等清洁能源电池,也将会催生更新一代的动力电池,改变现有技术结构,减少甚至完全不用现有的三元材料,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更加安全和充沛的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当前锂价格大幅上涨的现象,有关部门已经开始采取行动。日前,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将着眼于满足动力电池等生产需要,适度加快国内锂、镍等资源的开发进度,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这些动向都表明,我国对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度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动力电池材料的供应价格高、数量紧张等问题有望尽快解决,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崔东树表示。

  “动力电池材料价格上涨,推动了产业链成本上升与终端整车产品涨价,这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路海波认为,不断解决问题是产业发展的常态。就动力电池材料供应紧张及价格上涨的问题看,应该考虑从政策、管理、技术创新等角度多措并举,来破解动力电池企业所面临的成本压力。

  路海波建议,在政策上,主管部门可以从推动产业发展角度考虑,为动力电池企业提供补贴、减税、以奖代补等措施;在管理上,针对动力电池材料进口依赖性较强的特点,有关部门可以考虑从进口关税优惠、提供低息贷款等方式支持企业面向国内外低成本采购锂资源,或支持整车企业、动力电池企业与上游原材料企业进行合作;在技术创新上,应该集中优势技术力量或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联盟,全力突破全固态电池等较为先进的动力电池量产等关键技术,从而减少对现有资源的强依赖现状,实现节能降本增效。“总之,不能将眼光盯在涨价这一个点上,以创新破解难题,是动力电池产业发展之道。”他表示。

初审编辑:何泉峰

责任编辑:闫晓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