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交通要闻

岁月峥嵘 勇担使命|探寻一脉相承的“沂蒙铁军”精神

2024

/ 07/0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手机查看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当代中国绘就了波澜壮阔的社会进步画卷,交通事业的发展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回望峥嵘岁月,一代代东方路桥人风雨兼程、继往开来,传承红色基因,践行使命担当,在苦干实干中铸就了一脉相承的“沂蒙铁军”精神,在国家公路、桥梁建设的版图上,留下了鲜明的东方路桥印记。

  60余年来,从曾经的“临沂市公路局工程处”处到如今的“山东东方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从当年完成年产值不足百万元,到如今年施工产值逾50 亿元;一代代东方路桥人的历史传承中,变幻的是时间,不变的是“立业交通、立志家国”的坚定信念与“专业化、品质化”的施工路线的匠心传承。今天,这支成立于“硝烟”中的铁军劲旅,已发展成为核心优势突出、产业布局多元的大型国有路桥施工企业,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交通强省”的时代大潮中接续奋斗、昂扬前行。

  翻开东方路桥的历史画卷,虽然时光的年轮已渐行渐远,但历史的回声却愈加深厚悠扬。“沂蒙铁军”精神在漫长的奋斗中不断沉淀、传承,代表着东方路桥独特的精神标识,也留下了一代代东方路桥人“高质高效、敢打敢拼”的熠熠风采。

  起源:扎根齐鲁

  沂蒙,是一片滚烫的热土。

  沂蒙,是一片奉献的热土。

  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在崇山峻岭的崎岖小道上,车轮滚滚,百万人支前,数万名英烈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国家交通事业的发展,沂蒙人民以大海般的胸怀,舍小家顾大局,谱写了一曲曲昂扬的筑路凯歌。也因此,东方路桥自成立之初,就有着鲜明的红色基因,伴随新老东方路桥人开疆拓土、东奔西闯,谱写了一个又一个建设华章。吃苦耐劳、勇往直前、开拓奋进、无私奉献的“沂蒙铁军”精神,就在一项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而1993年建成通车的山东省第一条高速公路——济南至青岛公路,便是“沂蒙铁军”精神的源头和根脉。

  作为迎接新世纪的工程,济青高速公路是当时山东省投资规模最大、标准要求最高的公路建设项目,是山东交通发展史上的“一号工程”和“空前壮举”。项目的实施,不仅为实现“振兴齐鲁”发展战略提供了保证,更是扩大了对外开放,改善了当时山东省在外部世界的形象。

  济青高速的建设成就是辉煌的。辉煌的业绩,凝结着闪光的精神,也饱含着奋斗的艰辛。建设初期,面对陌生的施工管理形式、严格的技术标准要求以及“菲迪克”条款的冲击,来自全国各地基建战线上的“精锐之师”相继受挫,施工进度完成情况均不理想。正是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全长318公里的济青高速释放出了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为国争先,为民造福”的响亮口号响彻全线,东方路桥也在欢度春节的爆竹声中抢先上阵,带着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殷殷重托,第一时间出兵增援济青高速公路建设,打响了一场“出则能战、战则必胜”的政治仗、增援仗、经济仗。

图为公司承建的济南至青岛高速公路第一、二、七合同段

  1992年正月初八,东方路桥200多人的施工队伍正式抵达济青高速第一合同段,承担起9.7公里的标准路面铺筑任务。此时一合同段施工已进行了2年多,原承建单位仅完成了合同任务的50%,这意味着剩下的一半工程量要在9个月内完成,否则,就会拖延公路建设工期,影响济南国际新机场的使用,并直接影响当时山东省在国际上的形象。面对被动局面,这支“沂蒙铁军”队伍每天早晨4点出发,晚上10点收工,在荒草遍地的冻土上,垒墙搭棚,挖井起灶,一边研究施工方案、制定施工计划,一边外出订购设备、采购原料,并进行“菲迪克”施工管理程序和施工技术规范的学习培训,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了施工环境,掌握了施工技术,按时完成了第一合同段施工任务。“打不赢这一仗,咱们谁也别回沂蒙山”,这是他们在冰天雪地中许下的铿锵誓言。

  随后的近2年时间,他们连续作战、愈战愈勇,相继又完成了第二、第七合同段的施工任务,累计修建里程27.75公里,以高质量、快速度的优异成绩,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沂蒙铁军”称号,施工速度和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被誉为济青高速公路建设的“排头兵”,并荣获交通部优质工程奖。时任监理工程师的丹麦公路专家汤姆森先生说:“东方路桥公司负责施工的路段,只要你们验收通过了,我可以不复验就放心签字。”通过这次施工,东方路桥也积累了更多修建高等级公路的施工经验,装备了全套国际一流的筑路设备,锻造出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沂蒙铁军”队伍,淬炼出一脉永续的“沂蒙铁军”精神。

  转折:奋战西北

  一条大路锻炼了一支队伍,一条大路凝聚了一种精神。

  在古丝绸之路通行的地方,我们不再屏息静气地聆听远古的驼铃,不再漫无边际地怀想汉唐的商族,因为时间和速度的飓风已将我们扫到一个新的境界,这就是新疆第一条高等级公路——“吐鲁番-乌鲁木齐-大黄山公路”。

  1998年深秋,全长283.3公里的吐乌大高等级公路全线通车。当这条举国瞩目的路如巨龙般横空出世,在吐乌大公路建设中承担了三分之一路段、鏖战了春秋四度的2000多名“沂蒙铁军”将士们,无不深深为之激动。他们在戈壁荒漠上风餐露宿,铺路筑桥,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完成了在新疆建设高等级公路的这一“世纪追求”,吸引了新疆1700万人民渴望走出戈壁、走向富裕的关切目光,掀起了我国西部地区高等级公路建设新的一页。

图为公司承建的吐鲁番至乌鲁木齐至大黄山高等级公路第六、七、八合同段

  全国解放时,新疆只有3361公里简易公路,而且没有一座永久性桥梁,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加之可以用资源及资金的限制,长期以来,新疆公路普遍存在路况差、标准低、抗灾能力弱、超期服役的现象。吐乌大是新疆第一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高等级公路,其中东方路桥以第一标的绝对优势,承担了第六、七、八三个合同段、全长53.8公里的施工任务,并在交工检查中,获全线质量、进度、效益第一名。

  时间回到1995年,正月初六。当鞭炮声还未散尽,人们还沉浸在过大年的浓郁氛围时,临沂市公路局院工程处院内已人头攒动,沂蒙的父老乡亲们冒着蒙蒙细雨,欢送东方路桥2000余名铁军将士出征新疆,临沂市委、市政府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专列火车、50多节车皮、近亿元的筑路设备物资,浩浩荡荡地开进了乌鲁木齐火车站。远行新疆的人中,有年近花甲的老工程师,有刚毕业的十七八岁的施工员,更有不少人已到中年,上有父母,下有妻小。他们几乎有着共同的负债感:上不能孝敬父母,下不能呵护儿女。但他们却同时又有着共同的责任感:为新疆人民造福,为山东父老争光。

  八千里路云和月,沂蒙铁军唱大风。山东与新疆,相距4000公里,专列走了整整四天四夜,才到达目的地。然而真正进入吐乌大工地留给沂蒙人的,丝毫没有欣赏民族歌舞的那种浪漫和轻松。他们负责的3个合同段,大多穿越渺无人烟的戈壁荒滩,没有楼房的时候,只能挖地窝子住进去;且寒暑变化剧烈,昼夜温差大,“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就是对该地区气候急剧变化的写照。

  安营扎寨后,“沂蒙铁军”在这片黄土地上开启了他们长达3年的创业之路,53.8公里的工地上处处红旗招展,“弘扬铁军精神,保质量,争速度,创一流工程”的号角正式吹响。工程战线长,点多,面广,施工力量分散。机械设备不足,是项目团队首先要面对的问题。为此,他们想方设法筹措资金购买设备,参建职工自觉与公司共患难、同进退,有的拿出了多年积蓄购房钱,有的青年职工把准备结婚的钱也交给了公司。最后,他们一致决定,前期干脆不领工资,在新疆施工只要公司管饭就行。就这样,他们又投资购置了近亿元机械设备,并迅速运到工地,仅设备的价值就相当于工程造价的四分之一。同时,为尽快与“菲迪克”管理接轨,公司立即组织工程技术人员,重新学习“菲迪克”条款,强化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制订适合新体制的施工管理标准和工程质量奖罚条例等。当大地还是一片白雪皑皑、寒风刺骨的时候,各施工点已有序展开作业,拉开了征战吐乌大这场攻坚战的序幕。

  第六合同段是全线的“重中之重”,公司决心用最快的速度,高质量完成路基、构造物的施工,夺取在吐乌大工程建设的第一阶段的胜利。为此,全段干部职工一日三餐吃住在工地,采取“24小时轮番干、人停机不停”的工作模式,创造了日填筑路基土石1万多方的纪录。第七合同段地处戈壁,指挥部设在人迹稀少的甘泉堡,水资源严重匮乏,每天要用 14 辆水车到 15 公里外的米泉基地买水;且该路段全长20多公里,沿线多山岭谷地,路基填方、挖方量大;为不延误工程进度,公司增设30多台运输车辆、8台进口挖掘机、30多辆自卸车,夏季顶着40多度的高温挥汗奋战,不少施工人员背上、臀部生起了“汗疮”,最终,在2个月内完成了35万方土的挖掘任务,日挖掘进度达5000多方,在整座山中间劈出了一条大通道。第八合同段有一长达5公里的路基用料,含有大量的卵石,为不影响路基填筑质量,每天约有200人上路基“手工”捡卵石,并全部送给当地群众进行回收利用,营造出信任、和谐的施工氛围。

  吐乌大项目建设,铁军将士们付出的不仅仅是汗水,更包含了一种对事业的追求,他们就像众多的铺路石子,用“沂蒙铁军”精神紧紧凝结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坚强的集体,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第八合同段项目经理高星,每天6点钟到工地,一日三餐吃在现场,经常加班加点到深夜2、3点钟,女儿到新疆看望他,他却抽不出时间带孩子到近在咫尺的乌鲁木齐看一看天山风光。时任公司经理张建恩,既是指挥长又是战斗员,繁星未隐,他就驾车去了工地,工地人手少,他就顶班和工人一块干;机械坏了,他与修理工们一起,一手油,一身土,比着干。时任六合同段技术主管张茂和,在路基施工中,从放样、打桩、备土摊铺、高程控制到碾压、检测等工序,无不亲力亲为,到了晚上,还要整理报批资料,超强度的劳动使他肠胃病复发,但他服上止痛片继续去工作,直到被领导发现才强制休息;时任公司机料部负责人张希武,除了把好材料关之外,他还不舍昼夜、刻苦钻研进口机械设备的编程及操作流程,负责了全标段的机械设备维修工作,全天候在岗待命,确保各类抢修小修不过夜,大故障不过24小时;沥青操作手齐立祥,周围是超40℃的高温,脚下是120℃的沥青料,手握着烫手的方向盘,身躯早已经黑得像镀了一层珐琅……

  每当建设人员回想起在吐乌大的施工场景时,总是感叹不已:“施工期间,每天工作 18 小时,常常是嘴里含着饭菜,人已歪倒在地下睡着了。有的机械操作手坐在地下吃完饭菜,硬是没劲站起来,别人拽一把才能重新回到机车上。但是,不这样干不行,没有退路了,不能让‘铁军’的招牌砸在我们手里,齐心合力咬牙冲过去,这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2000多“铁军”将士的血汗没有白流,换来了丰硕的成果:1995-1996两年,建成桥涵180余处,填筑开挖土石方770余万方,胜利完成了最为艰苦的路基工程。1997—1998年,历时6个多月完成了沥青铺筑42.3公里。公路工程质量合格率为100%,工程优良品率达85%以上,成为全线工程进度和质量最好的单位。该工程1998年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94-1997年度交通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先进集体”,2002年获评“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03年获评“交通部公路工程优质工程二等奖”。

  自1995年进疆至今,东方路桥先后圆满交工了1000余公里各等级公路,2013—2024年连续被评为信用AA级单位,承建的京新高速(G7)明水至哈密段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奖”、新疆国道216线克喀线获“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凭借卓越的专业表现和敬业精神,赢得了自治区各级领导、业主及中外监理的高度评价,为推动交通强国建设新疆试点工作落地见效做出了积极贡献。

  兴起:世代相承

  时光荏苒,变化的是岁月与容貌,不变的是精神与传承。一代代东方路桥人不断从前辈手中接过接力棒,向历史和未来交出满意的答卷。

  1998年10月,吐乌大高等级公路完工后,这支铁军积极响应省交通厅加快公路建设号召,随即迅速投入到日竹高速公路第十、十一合同段项目建设中,并于2000年8月顺利完成施工任务,工程质量合格率100%,优良率90%以上,被评为“加快公路建设先进集体”。2001—2002年,公司再接再厉、乘胜前进,先后中标承建了日东高速公路竹曲段第二合同段、206国道烟黄高速公路第一、七合同段以及327、205国道等本地区路网改造工程,并陆续进军海外,开拓了沙特阿拉伯公路、东帝汶、埃塞俄比亚等国建设市场,开启了走向世界的征程。2002年,取得公路建设项目11个,工程量6亿元,创当时历史最高峰,并获山东省交通厅“1999—2001年山东省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优秀施工单位”称号。

Mekane selam-Gondewein公路,位于埃塞俄比亚,公司2006年建设,图为平原段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2019年,公司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聚焦加强党的建设和企业经营管理等重点工作,公司党委持续以弘扬“沂蒙铁军精神”与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中心,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与三项制度改革,坚持高质量发展主线不动摇,进一步完善治理体系,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营管理能力,逐步建立了“国有体制、市场机制”的新发展模式,经营业绩持续向好,“沂蒙铁军”也开启了发展新航程。

  回望来时路,一步步开疆拓土,一层层登高望远,每一次的成功建设,都在成就着今日的东方路桥。老一代东方路桥人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发挥在知识、阅历和经验上的优势,为新一代东方路桥人传经送宝、指点迷津,在传承铁军精神中当好示范,在畅通干群关系中当好桥梁。新一代东方路桥人生逢其时、责任在肩,利用扎根红色革命老区六十余年的综合优势,不断在服务山东省和临沂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创佳绩、添新功,为地方经济发展助力担当,引领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与回馈社会中不断自我革新、发展壮大,擘画“百年路桥”的宏伟蓝图。

  东方路桥具有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沂蒙铁军”精神是公司品牌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永恒的时代魅力与独特的文化禀赋。当前,为适应飞速发展的公路事业和新的施工组织形式的需要,东方路桥把锻造一支“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铁军队伍作为首要工作任务,在职工业务水平的提高上舍得“下功夫、花本钱”,开展多项劳动竞赛、技能竞赛活动,组建铁军突击队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建立了一整套项目建设中的目标合同、责任到人、工效挂钩的考核管理体系,打响了沂蒙铁军“促进度、增效益、创品牌”的大干热潮,为打赢重点工程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

  文化兴则企业兴,文化强则企业强。东方路桥将继往开来,传承创新,以“沂蒙铁军”精神为抓手,推进公司提质增效创新发展,使“沂蒙铁军”的优良传统和战斗精神,持续传承弘扬,历久弥新,引导全体干部职工统一思想,凝聚起勠力拼搏、攻坚克难的奋进力量,为东方路桥托起新的蓝天,奋力书写交通强国、交通强省建设的崭新答卷。

(通讯员:李统华)

初审编辑:何泉峰

责任编辑:李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