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交通要闻

齐临高速:全国首个零碳高速公路综合场站引领新质生产力的绿色革新

2024

/ 12/15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手机查看

  海报新闻记者 王宣淞 报道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加剧,中国正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在这一背景下,山东高速集团的齐临高速项目中“零碳场站”正走出了一条高速公路建设的新方向。作为中国高速公路首个”零碳场站”,它集安全、智能、绿色和创新于一体,不仅树立了低碳生产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标杆,也体现了中国在高速公路建设领域对可持续发展的坚定承诺。

  齐临高速是连接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与聊城市临清市的一条重要通道,全长57.114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为120公里/小时。自开工以来,该项目一直遵循绿色发展理念,致力于建设一条低碳、环保、智能的现代化高速公路。目前,路基工程已完成39.1%,桥涵工程已完成50.4%。

  “把高速公路轻轻地放在大自然中,不是来破坏生态,反而是建造了一条绿色长廊。”山东高速集团齐临项目执行董事曹洪亮说。齐临高速项目在建设之初就锁定了“零碳”目标,致力于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小化碳排放。为此,该项目的亮点之一是建设了占地面积达11万平方米的“零碳场站”。据了解,齐临高速“零碳场站”通过综合运用土地节约、固废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工艺等十余项措施,成功显著降低了全生命周期的能耗和碳排放,提升了碳汇指标,最终实现了零碳场站建设目标。

  齐临高速“零碳场站”的建设,不仅体现了齐临高速项目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更展示了新质生产力在实际应用中的巨大潜力。

  多能融合是场站建设的一大特色。场站设计2000平方米空地安装光伏板,自发自用,预计年发电量可达28.5万度,减少CO2排放284吨。曹洪亮说:“厂区内道路路灯和警示灯采用风光互补,太阳光不好的时候,靠风能,按每天使用12小时计算,每年可节约用电9000度。”

  在碳减排方面,场站引进了全国首台全甲醇压燃式装载机、新能源电动装载机和电动罐车,以达到降低碳排放,节约能源等目的。据了解,全甲醇压燃式装载机,相较于传统柴油装载机在减少能源消耗和降低碳排放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燃料经济性可提升40%,可减少80%以上的PM2.5、95%以上S02、90%以上的NOx及50%以上的CO排放。而新能源装载机,能够实现高效、低耗、低噪音、零排放,每年可减少CO2排放约130吨。其中,新能源电动罐车,使能量利用率提高至30%以上,是传统燃油技术能量利用率的2倍。

  在污水废料再利用方面,场站内设混凝土污水零排放系统,通过一系列清洗、分离、回收利用措施,回收利用率达90%以上。同时,回收废水用于冲洗搅拌车、道路洒水降尘等,预计年内可节约0.3万吨水,有效减少了水资源浪费和污水排放,实现了绿色低碳目标。同时,对混凝土养护用水再收集、利用,可以有效地减少水资源浪费和污水排放,实现绿色低碳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齐临高速公路项目在环保管理方面也做出了表率。他们定期组织全面的环保检查,确保施工活动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齐临高速项目的“零碳场站”建设,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成功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不仅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更将成为中国高速公路建设领域“零碳”发展的新标杆,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据介绍,由山东高速集团投资建设的明董高速项目也按照低碳的建造理念,采取多种资源节约手段和创新技术,打造成一条“生态呼吸带”,获得广泛好评。就像原来在高速公路边坡上看不到的小生物,现在也看到了,已经做到了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在明董高速两侧的边坡上,铺设了一层由水稻和小麦秸秆等基底材料制成的植物纤维毯,其中还含有植物种子和营养剂。这种纤维毯在草种发芽前负责保持路基的水分和防止冲刷。一旦纤维毯分解,植物便开始生长,从而起到水土保持和边坡防护的作用。采用植物纤维毯代替传统坞工防护,预计每公里可节省水泥180吨-200吨,减少碳排放90吨-100吨。

  从明董高速“生态呼吸带”到齐临高速“零碳场站”,我们看到了山东高速集团在追求“零碳”和“新质生产力”方面的坚定决心和创新实践。随着更多类似项目的实施,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将深入人心,中国基建人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积极贡献,为达到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愿景不懈努力。

初审编辑:何泉峰

责任编辑:王宣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