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交通要闻

品读厉彦林作品系列(四十八):《年味儿里的山河》

2025

/ 02/21
来源:

作者:

康有乐

手机查看

  2025年春节期间,厉彦林《拜年》系列又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勾起我们越来越多的过年的味道。记忆中的老家,腊月二十三,清晨被堆满柴火的饭屋里噼里啪啦的声响唤醒。母亲在忙碌着准备年货,一年来的辛劳化作飘香的各种美味,慢慢的飘进鼻子,润如心田。翻开厉彦林的《中国春节》,那些被岁月风干的年俗,突然在纸页间苏醒,像浸泡在温水里的干蘑菇,慢慢舒展成完整的年轮。
  厉彦林写“腊月是村庄醒着的季节”,是的,寒冬腊月,冰寒刺骨,多数动物都已经冬眠,以保存体力;多数植物也树叶凋零,以保存水分,这是适者生存的永恒法则。但是,腊月在乡村,是醒着的,并且正在孕育新的生命,小草在冻土中会酝酿发芽,蝉蜕在地下准备破土而出。写到这里,我想起父亲顶着寒风在果园里修剪果树的模样,蒙山北麓的乡村,腊月里透骨的冷,但是随着年的慢慢临近,年味渐渐变浓,让人感觉暖呼呼的。在这个醒着的季节里,果树就得整型修剪好,为来年的挂果丰收做好准备。各种果树的生活习惯是不一样的,比如桃树是在侧枝上结果,苹果必须留出一根主杆来,杏树需要疏枝,“南桃北杏中间梨”等等,各有各的开花和结果习惯,如果违反了这个客观规律,来年丰收是不一定的。
  厉彦林说“炊烟是年的信使”,它告诉我们,什么是烟火气,什么是接地气。腊月的炊烟,袅袅升起的时候,就预示着家家户户都在忙乎着准备年货了。二十八蒸馒头那日,整个村子都泡在蒸汽里。三姑家的枣花馍总要多捏两片叶子,二奶奶家的豆包必定点着胭脂红。我们这些半大的孩子,在雾气中穿梭嬉戏,手里、嘴里满满的是麦香……最难忘是手写春联的时候。当过民办教师的二大爷裁开红纸,我们围在一起屏息等待。他写“天增岁月人增寿”时,闻着墨水味道的毛笔字,伴着大红色的纸,满满的视觉冲击力中透着新春的喜庆。如今,这些字句被满大街印刷的烫金字体取代,但那股夹杂着墨香与年味的独特气息,始终鲜活地萦绕在我的记忆之中。
  厉彦林笔下的守岁,是“用眼皮称量时光的重量”。老舍先生在《过年》中描写守岁,是一片奔跑的模样。厉彦林笔下的守岁,更多的是美好的祈祷,是虔诚的守护。这话让我想起爷爷的旱烟袋,似乎永远叼在嘴里,烟雾弥漫中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大年三十包饺子时,母亲总是偷偷把洗净的硬币包进某个饺子,期盼来年都有发财的幸运。那时的年夜饭虽无现在玲琅满目之丰盛,但一大锅的带骨炖大肉,那质朴而纯粹的味道,竟比现今任何山珍海味都来得更加真切与难忘……
  大年初一拜年的队伍像蚂蚁一样,一排连着一排。早早起床吃完早饭的我们,踩着咯吱作响的积雪,挨家串户、毕恭毕敬地向长辈们磕头拜年。他们那布满岁月痕迹、颤巍巍的手,把我们每个伙伴的褂兜塞满瓜子、糖和水果,这些食物似乎还残留着他们掌心的温暖,那份温情比金钱更加珍贵。这些场景在《中国春节》里化作水墨长卷,让长大后各奔东西的我们,仍能触摸到故乡的体温。
  厉彦林说“灯火是黑夜的补丁”,王国维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们都是黑夜里的一盏灯,是海洋的灯塔,是沙漠的绿洲。在乡村里,就是正月十五的“萝卜灯”或者“耍灯火”,是童年最璀璨的星空。乡亲们把挖空的萝卜注满花生油,黄草棒的棉花捻的灯芯在风里明明灭灭,孩童们成群结队的举着火把或者灯笼疯狂的奔跑,竟比城里霓虹更让人目眩神迷,抓住年节的尾巴疯玩一回。
  正月里,乡镇街道上跑花灯的队伍经过时,震天的锣鼓远远的就吸引了我们,花花绿绿、五彩斑斓的游行队伍,引来阵阵欢笑,这就是过年的感觉。
  当最后一个爆竹在正月十六的黎明炸响,年算是真正过完了。年味儿就这样随着融雪渗进土地,而我们在柳树冒芽时,担粪、锄地、务工、上学的人们,又该背上行囊开启了又一年的征程……
  今年2025年,是申遗后的第一个春节。当我轻轻合上书页,窗外城市的灯火已悄然点亮。远处楼宇门上的“福”字流转着七彩光芒,恍惚间与记忆里的萝卜灯重叠成永恒的光斑。
  厉彦林的文字里有年味,有山河,有回味悠长,有江山永驻。因为,中国的春节从来不是简单的循环,而是古老根系上不断生长的年轮。那些曾经消逝的仪式,如今以崭新的面貌,藏匿于扫码集福的欢声笑语中,显现于视频拜年那温暖的笑容里,更深深镌刻在每个中国人仰望明月时的眼眸深处。

初审编辑:何泉峰

责任编辑:张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