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车企合作需要“双边诚意”

2012-05-16 10:48:14     作者:    来源: 腾讯专稿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车企,合资,富士重工
[提要] 日前,随着日本富士重工的明确表态:2016年之前在中国进行国产无望,宣布备受关注的“奇瑞——斯巴鲁”合资项目就此搁浅。认真思索,就不难发现导致“奇瑞——斯巴鲁”合资搁浅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合资政策——一方面是其“解读”,一方面是其“改变”。

  日前,随着日本富士重工的明确表态:2016年之前在中国进行国产无望,宣布备受关注的“奇瑞——斯巴鲁”合资项目就此搁浅。

  与吉利购并沃尔沃等项目的一波三折相比,“奇瑞——斯巴鲁”合资项目从开始看来并无悬念:奇瑞的规模、与政府关系,斯巴鲁的中国市场预期让开始阶段在外人看来顺风顺水,似乎就是一个“盖章流程”问题。而最后的搁浅也干净利落,远比萨博与“两庞”的纠结明朗。但这样的“利落”也不能不让人多费心思:为何看似顺水推舟的“好事”戛然而止?

  目前业内的解读是:即使到2015年,富士重工对于斯巴鲁的全球销量目标也仅仅为85万辆左右,而就在目前,斯巴鲁年出口中国已经达到 5万辆,获得几十亿的净利润,在这样的前提下,富士重工与其冒着“在华生产出让核心技术”的危险,倒不如保持现在状态坐享其成。一句话:富士重工叫停斯巴鲁在华国产,源于“诚意不足”。——如果有足够的诚意,为何不感冒这样的风险?!

  认真思索,就不难发现导致“奇瑞——斯巴鲁”合资搁浅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合资政策——一方面是其“解读”,一方面是其“改变”。所谓解读,指的是不同的车企在合资项目上可能遇到完全不同的待遇。而不同的待遇所一句的却极可能是相同的条款。以“奇瑞——斯巴鲁”合资项目来说,官方给出的理由是:丰田是斯巴鲁母公司富士重工的最大兼控股股东,而按照中国的产业政策,一汽丰田与广汽丰已经用完了合资名,斯巴鲁与奇瑞的合资算是丰田第三家,这与政策不符。但是:克莱斯勒同样持股三菱(最高股比远高于丰田对富士重工的股比),但北京吉普、长丰汽车和东南汽车已经“花落三家”这个怎么解释?!如果说这样的“同运不同命”已经不公,那么合资政策近期的改变(增加电动车和合资自主产品项目)则更令人气闷——企业以追求利润为天职(当然是在符合法律的前提下),这样明显的政府干涉当然令人警惕。或者我们打个比方:已经在华合资的车企算是过了门的媳妇,对婆婆的要求是否有理都要容忍三分,更何况这个大方的婆婆要足了面子之后会不吝惜私房钱的施舍;但是对于尚未迈过门槛、还在考察的“女朋友”来说,这种常常临时起意、又有出尔反尔的婆婆自然令人警惕——如果没必要“舍身求财”,当然要干净利落的回绝。

  斯巴鲁的“抽身而退”对于双方来说顶多算是暂时的面子难堪,至少从现在来看是值得庆幸的——无论对哪一方。否则未来的龃龉也许将带来更大的损失。也许有人会提出不同看法,这点也好验证——且看一下近年来已经完成“自主品牌——国际品牌”合资大业的车企走势即可。2015年并不遥远,我们等得到。

system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本站搜索: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