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本站搜索:

资本魅影闪现 吉利汽车曲线布局动力电池

2012-07-01 13:38:30     作者: 寇建东    来源: 华夏时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动力电池,衡远,捷新
[提要] 邹城当地媒体报道过的香港洪桥资本董事局主席贺学初曾造访衡远,以及周腾本人与贺学初不同寻常的关系,让衡远背后真正的投资人逐渐浮出水面。不仅如此,在投资圈,贺学初、周腾、桂生悦、戴阳等人被称为“华润帮”,其中,桂生悦现在的身份是吉利汽车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

  华夏时报7月1日报道这本是一场再普通不过的企业庆典活动,却又因背后隐秘的资本关系而变得与众不同。6月16日,山东衡远新能源公司锂离子电池项目正式投产,虽然极力否认了与吉利的关系,但吉利董事长李书福与凯荣投资(衡远股东)母公司洪桥资本控制人贺学初非同一般的关系则表明,在新能源汽车大背景下,吉利已通过资本纽带初涉电池领域。

  而就在山东衡远正式投产后的第十天,力帆股份(601777.SH)也发布公告称,拟投资6.7亿元筹建蓄电池、锂电池生产车间及相关设备,并组建新能源研究院。在此之前,上汽集团、奇瑞汽车已先后进入动力电池行业,一场由主机厂强势介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革命正逐步拉开大幕。

  李贺再联手?

  一辆帝豪车静静地停放在衡远落成不久的车间内,等待做进一步的测试。帝豪,是吉利旗下的一个品牌,而车上搭载的正是衡远新近投产的磷酸铁锂电池。

  虽然6月16日的投产仪式上不乏长城、海马及中通客车等其他厂家的代表,特意赶来参加投产仪式的吉利副总裁俞学良也一再撇清吉利与衡远的关系——“吉利与衡远没有股权关系,只是客户关系,将来衡远会向吉利供应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但沃尔沃作为唯一一家出现在现场的外资车企,以及之前宣传片中反复出现的“吉利作为衡远股东”,使业内更愿意相信,李书福已经把产业链延伸到了更为上游的动力电池领域。

  “凯荣的资本非常复杂,为了保护投资方,我不便透露更多。”周腾是衡远科技的董事长,他的另一个身份是香港凯荣资本董事局主席;而官方说法是,衡远是凯荣资本的独资企业。

  然而,邹城当地媒体报道过的香港洪桥资本董事局主席贺学初曾造访衡远,以及周腾本人与贺学初不同寻常的关系,让衡远背后真正的投资人逐渐浮出水面。

  作为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洪桥集团(08137.HK)控股股东(洪桥资本持有洪桥集团66.85%的股权)的洪桥资本,贺学初拥有其全部股份。2007年10月,贺学初以现金认购29亿股新股及可转换21亿股可换股票据,成为JESSICA新的控股股东。JESSICA此前以出版业为主营业务,贺学初控股JESSICA后宣布,“会尽快为其物色新的投资机会,并主要沿资源、能源和汽车零部件等方向去寻找新投资。”JESSICA遂改名为洪桥集团,并于2008年8月完成了山东济宁(邹城市为其下辖市)凯伦光伏材料有限公司的股权交易。

  洪桥集团官方网站显示:洪少伦为其非执行董事,而洪同时是吉利集团在港上市公司吉利汽车(0175.HK)的执行董事。由此,洪桥与吉利产生了交织,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周腾本人也与李书福相熟。在2002年“借壳”国润控股给李书福,帮助其完成香港上市的过程中,周腾一度和贺学初一起,分别为吉利汽车的四大股东之一。

  不仅如此,在投资圈,贺学初、周腾、桂生悦、戴阳等人被称为“华润帮”,其中,桂生悦现在的身份是吉利汽车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

  挺近上游

  “早在1997年贺学初离开华润(集团)自立门户后,选择的第一个投资就是做电动车。”有接近贺学初的圈内人士曾撰文透露了这一细节。随后,贺在香港资本市场翻江倒海,多次上演“买壳卖壳”的资本腾挪好戏,直至在2007年入股JESSICA后才开始介入实业。

  “我们在资本层面与吉利有一些合作,后来想做一些实业项目,因此选了新能源汽车。”周腾透露说。2010年,邹城市相关部门正式批准了凯荣投资在邹城独资建设年产15万KWh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项目。资料显示:衡远动力电池项目总投资2.14亿美元,三期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各类动力电池120万KWh。

  “衡远电池很好地解决了电池成组一致性的问题。”衡远新能源总经理杨煊坤介绍,“我们是国内电池行业首家采用先进自动物流选配系统的企业。”周腾代表的股东方也据此预测衡远3年后便能盈利。

  既然有如此乐观的市场前景,为何吉利不愿“抛头露面”,而选择了“幕后操刀”?

  在电动车产业方兴未艾的今天,动力电池行业的竞争已不亚于整车企业,此时,面对尚不明确的未来,通过“去吉利化”而为衡远赢得更多的客户,或许是李书福的初衷之一。而与早就有志于新能源产业的贺学初的联手,则又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投资风险。

  事实上,国家确定的电动车产业发展规划也“迫使”主机厂不得不把目光向更为上游的电池领域转移。就在背后频闪李贺联手投资身影的衡远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正式投产的9天后,国内另一家民营造车企业力帆也宣布斥资6.7亿元筹建蓄电池、锂电池生产车间及相关设备,并组建新能源研究院。

  6月26日,力帆发布的公告显示:其动力电池规模为年产200万只摩托车蓄电池、165万只汽车蓄电池、200万只电动助力车蓄电池和1万组锂电池。

  在此之前,上汽于2009年底与美国A123系统中国香港公司合资组建了车用动力电池系统上海捷新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2010年8月,奇瑞汽车旗下的芜湖奇瑞科技与明基友达集团旗下的明基材料(原达信科技)成立合资公司,合作研发、生产应用于动力锂电池的隔离膜材料。

  在电动汽车中,最为核心的部件便是动力电池。如今,在政策促动下,笃信“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掌握市场话语权”的主机厂们已经掀起一场向更上游产业链进军的革命。只是不知道,像贺学初与李书福们的这次联手,能再次成就类似十年前吉利赴港上市的好戏吗?

system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