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年来,在我国汽车领域流传着一种观点,认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商用车的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已经十分接近,不需要再与国外企业进行合资合作就可以实现赶超了。但南京依维柯总经理周亮认为该观点有待商榷,他认为,在现阶段,我国商用车业仍然需要与国外企业进行合资合作,以尽快吸取核心技术,开阔国际视野,锻炼国际化能力,融入国际化产业链,加入国际化竞争,并在国际化竞争中争胜。“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化市场格局下,中国汽车要想继续扩大市场,完成从大到强、从量到质的转变,必须以全球市场为目标,以国际化战略为指引,通过与拥有先进技术的外方合作,不断在学习中积累经验,完善自己。”周亮说。
周亮认为,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在技术上与欧美日等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因此,在自主品牌创新之路上,既不能采用拿来主义,也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通过“引进与自主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自主品牌的创新。不过周亮强调,现阶段汽车业的中外合资合作,已与改革开放之初汽车业的中外合资合作有了本质的不同。南京依维柯是我国最早的中外合资商用车企业,为我国轻型商用车的引进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我国轻型商用车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以南京依维柯为例,周亮分析了过去和现在两个合资阶段的区别。
首先是企业的合资合作诉求不同。当年,南汽与依维柯进行合资谈判时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那时我国汽车工业整体的局面是“缺轻少重没家轿”,汽车企业不仅缺产品、缺技术、资金匮乏、管理体系落后,更严重的是没有足够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发展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储备。那时的合资合作诉求是:希望合资对方能带来系列化新产品、先进的技术、足够的资金、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那时南汽能提供的只有土地、厂房、劳动力、市场和国家给与的优惠政策。在这种现状下,我们自然也没有足够的话语权。
其次,合资对方的目的也不同。他们要带着产品、技术、资金、管理和人才来,吸引他们的只是中国境内一个潜在的、待开发的巨大市场。对他们来讲,一切几乎都是从头开始,既要规避经营风险,也要保护自己的核心技术,要能挣到尽可能多的钱,还不能冲击中国之外其他区域的市场,所以他们要设定尽可能多的条件来束缚中方合作伙伴。这样的合资谈判对中方来讲是十分困难的。
周亮认为,当年南维柯通过艰苦的谈判,在“求同存异”的大原则下实现了合资的巨大的突破和成功。中方不仅得到了许多合资企业至今没得到的核心技术、全套的管理知识和优惠的意大利政府贷款。而且,意方能够同意将整车、发动机、变速器、前后驱动桥等核心技术转让给中方,并允许中方在随后的十几年中不断消化吸收意方新技术、新管理方法,这表明意大利政府、菲亚特汽车公司对中国长期市场十分看好,两国政府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之间高度互信,保证了合资公司的长期良性发展。
周亮认为,在我国商用车合资企业中,南京依维柯是最成功的一家企业。“持续得到了依维柯在发动机、变速器、桥等核心技术上的支持,推动南维柯在引进索菲姆发动机技术的基础上完成了自主升级国3、国4的工作。外方核心技术的沉淀使南维柯有了很好的技术积累和开发能力,在这方面,南维柯是国内商用车企业中资源储备和利用效率最好的一家。”周亮说。
今天的合资合作要以我为主导
从表面上看,我国商用车的基本性能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不大,但从决定商用车真正水平的核心技术掌握方面看,我国商用车的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还很大。周亮判断,至少差20年。“我们的技术水平已经超越了很多“次发达国家”,但这不是我们的目标。需求在变化、标准在提升、法规在加严,现在,我国排放法规升级到国4,许多企业还叫苦连天,这能说明你的水平与人家相差不大吗?在发动机电子控制、车辆噪声控制、轻量化、电子化、高集成化、车道偏离、自动巡航、驾驶跟踪等技术方面,我们都有很大差距。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我们不能做井底之蛙。”但周亮话锋一转说,“今天的合资合作不再是简单地用我们的市场换对方的技术了,而是利用这种模式带来的学习实践机会,为实现全面自主创新获取足够的先进技术思想储备,同时还要打造出一支具有国际化运作能力的管理团队和后备人才资源库。”
与17年前成立中国第一家商用车合资企业时的情况不同,今天,中国商用车企业的地位变了,从当年的无产品、无技术、无资金、无管理、无人才,发展到今天,这些我们已经不缺少了。我们现阶段缺少的是核心技术开发和国际化运作经验,因此,我们的合资合作诉求也变了。
周亮将他的合资合作诉求分为五部分内容。
第一,用中国世界第一大的市场,换取你的真正的国际一流的核心技术和超前技术。第二,用中国这个市场未来对国际市场的贡献,换取你的核心技术和超前技术。第三,用中国大规模零部件制造基地的优势换取你的技术,降低你的制造成本,反哺你的制造和出口,让我们双方受益。第四,今天的合资合作,要以中方为主导,中方不再是被动地跟随外方,不能再完全依靠外方,企业的发展方向要由我们把握。外方有技术,但不一定适合我国市场需要,我们不能盲目接受外方的产品,我们要基于它的高端技术,开发满足中国市场需求,面向全球市场的中高端产品。第五,今天的合资合作,是全过程的合资合作,是核心技术消化、现代化管理体系推广、全球销售体系建立、售后服务制度完善、金融制度创新等领域的全方位合资合作,而不再是简单的产品合资和制造合资,不是国外企业的中国汽车制造厂,不是外国企业的OEM工厂。
周亮特别强调,今天的合资合作必须要由中方主导。因为外方对中国国情不了解,他们主导容易走弯路。文化的差异、观念的差异、审美的差异、习惯的差异会在产品开发中产生许多冲突。比如,中国实施排放新标准,中方的做法是国4、国5、国6逐步升级,意方的做法是一步到位。“那样做成本很高,我们不同意。当他们对中国市场、产品现状了解后就发现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同意我们的做法了。”周亮说。
合资合作 要站在中国看全球
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商用车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仅掌控住国内市场,而且正不断进军国际市场,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周亮认为,应该客观地看待我国汽车业的发展,2012年,我国汽车出口创下100万辆的好成绩,看上去很美,实质却不容乐观。我们的出口大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发展中国家市场,同时,中国汽车出口成本不断上升、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趋势已经形成。我们的企业又不能通过提价的方式来消化这部分成本,致使出口汽车的获利空间越来越小,出口越来越困难。随着我国企业转变市场策略,向中高端市场、向发达国家市场发展,自主品牌或合资自主品牌与国际商用车企业的竞争会逐渐加剧,使国际商用车企业从对中国企业的轻视转为重视,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行阻滞。双方的博弈将从低频次、低品质、非主流市场,向高强度、高频次、主流市场转移。
周亮认为,这种从合作到竞争的演变将长期存在,如何找到合理的平衡支点,将决定中国商用车企业走向海外市场的成功几率。如何把握这个支点,周亮建议要把握住几个方面。
首先,要调整出口策略,改变过去那种以出口性价比高,但质量不稳定的低端产品为主的策略,用性价比更高,质量更稳定的中高端产品取代,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的高低配置组合,逐步取得目标市场用户的认可,最终形成中国中高端商用车在国际市场上的突破。
其次,认真研究目标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的准入标准、法规、认证程序、质量标准等,为今后进入该市场做好前期准备。
再次是研究如何满足客户需求,是在现有产品基础上根据目标国法规、客户需求,简单进行一些适应性改进出口,还是开发能够广泛满足国际通行法规、标准认可的产品用于出口,获得国际用户的普遍接受,这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决策。南维柯已经用“超越”这款全新的、面向全球的车型对此做出了回答。
第四是选择什么样的贸易模式。是选择简单的产品出口模式,还是选择从产品出口逐步实现生产向国外转移、技术许可出口或品牌许可出口的贸易模式?
最后要看我们是否真正准备好了。看全球化的资源、全球化的资本、全球化的人才、全球化的供应链、全球化的制造准备好了没有。如果还没有准备好,就要先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建立进入目标市场战略,然后逐步展开,不能急躁冒进。虽然都说国外有2000万辆的汽车市场潜力,但在我们没有做好准备之前,国际市场的实际可操作空间是非常小的。
据周亮介绍,南维柯的目标是成为国际卓越的商用车企业。南维柯国际化战略的总原则是:充分利用股东方的合资资源优势为支撑,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通过早期参与、联合研发,打造满足全球化需要的产品组合,逐步实现国际市场从低向高的突破。为此,将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坚持通过合资合作模式不断吸收、消化股东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在自主品牌产品开发中实现再创新。第二,坚持在合资合作模式下充分引进先进技术而不是简单拿来整车平台进行生产。第三,坚持自主消化吸收核心零部件技术并不断实现国产化。第四,坚持引进股东先进的管理控制体系,而不是简单地拿来硬件使用。第五,力争参与产品的早期联合研发,不袖手旁观。第六,坚持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渐进式海外市场开发战略。
周亮以南京依维柯高端轻卡“超越”的开发为例,说明南京依维柯的合资合作方式。超越是一款高端轻卡,既不同于以前的跃进产品,也不是直接购买意大利现有平台,而是集中了上汽集团、意大利依维柯和南维柯三方资源研发而成的全新平台,是一款完全自主研发的全新车型。
在超越研发过程中,中意双方组成联合设计团队,从整车设计到部件性能匹配进行密切合作,并结合未来进军国际市场的需要,跟踪全球汽车新技术、新工艺,认真研究中国和世界各国法规和市场需求,全面采用欧洲标准进行设计。从动力性能到内外造型,将各项性能目标细分为482项主客观评价指标,作为设计、制造、验证的总要求,使超越达到了进入欧洲市场的水平。
正是得益于这种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合资合作模式,超越不仅创造了32项专利和15项关键技术,而且实现了技术层面的突破,为南维柯在高端轻卡市场的整体战略展开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