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4
大众日报
手机查看
6月的最后一天,山东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成为东部沿海省份中首个新能源装机过亿的省份。
仅从用能的视角看,新能源装机1亿千瓦意味着一年可以发出1900亿度绿电,满足山东全省城乡居民两年的生活用电需求,还意味着相当于节约标准煤54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4亿吨。
但这关键一步的深远意义远不止于此。从过去的“一煤独大”,到如今新能源装机破1亿千瓦,这是能源大省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郑重承诺,是经济大省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进程的重要成果,更是山东统筹安全与发展,既办好保证国家安全这个“头等大事”,又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成功实践。
1亿千瓦意味着什么?
第一,扭转印象。过去,受能源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影响,山东能源结构偏煤问题十分突出。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省内煤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曾一度高达80%,是典型的煤电大省。这种情形下,山东难免要面对外界的质疑:这样的能源结构能“绿”得起来吗?
“十四五”以来,山东新能源装机以年均25.2%的速度增长,装机规模和发电量三年实现双翻番。截至今年5月底,山东光伏发电装机稳居全国首位,生物质发电装机居第二位,风电装机居第五位,其中海上风电居第三位。
如今,山东煤电装机占比已经不到一半,能源电力“一煤独大”的局面得到显著改善。这一次,山东又用新能源装机1亿千瓦的事实证明,山东不仅有绿起来的决心,更有绿起来的能力。传统能源大省已经成长为新能源大省,煤电正由经济社会的主体能源向稳定电力系统的“压舱石”、应对新能源波动的“调节器”角色转变,以新能源为主体能源的时代正在到来。
第二,提供路径。比起取得的成绩,山东实现新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的路径更值得关注。这背后有资源禀赋加持,更是精心规划布局的结果。看资源禀赋,山东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能源资源品种齐全,总量相对丰富。其中,海岸线约占全国的1/6,全省2/3以上的面积年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各类农作物秸秆产量约占全国的1/10,全省16市均有地热资源赋存,发展新能源的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开发潜力巨大。但客观来看,与一些西部省份相比,山东的自然条件并非最优渥的。把有限资源的价值发挥到最大,这是山东新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迈向更高峰的关键所在。
山东立足资源禀赋,锚定“双碳”战略目标,不断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陆上和海上并重,加快大型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项目建设,积极稳妥推动海上风电开发。
2018年9月,山东印发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截至2018年底,我省光伏装机容量达1361万千瓦,稳居全国第一;
2019年11月,全国首个核能供热商用项目落户海阳;
2020年6月,《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发布,10年3步打造氢能高地;
2021年9月,华能山东半岛南4号海上风电项目首批风电机组顺利并网,成功发出山东省第一度海上风电;
2022年10月,山东半岛南3号海上风电场20兆瓦深远海漂浮式光伏500千瓦项目发电,成为全球首个投用的深远海风光同场漂浮式光伏实证项目;
2023年11月,全省装机规模最大海上风电项目国家电投山东半岛南U1场址海上风电场项目一期450兆瓦并网;
今年6月,世界最大规模3060MW储能基地项目在菏泽单县启动……
回望来时路,每一步都走得自信坚定、稳扎稳打。即便负“重”前行,只要明确目标,选定路径,一步一个脚印,一样能实现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
第三,展现担当。山东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有责任也有能力拓展能源供给方式,在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上塑造新优势,保障能源安全。
转型不是易事。偏重的产业结构让山东在能源转型时面临着相当突出又颇为典型的矛盾,既要保证足够的电力供应,支撑当地经济发展,又要及时转型升级,如期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的任务。山东从自身的产业和能源结构实际出发,一方面持续加大节能降耗的力度,另一方面不断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新能源实现由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追赶到引领的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十四五”前三年,山东的万元GDP能耗下降了15.8%,而经济年均增长6%,以更少的能耗支撑了经济中高速增长。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山东用自身实践证明,能源结构更“绿”、供应韧性更“强”、产业体系更“新”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全省正构建形成“风、光、火、核、储、氢”等多能互补的能源格局,全面增强绿色能源供给能力。追风逐日的山东,未来可期。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陈晓婉 策划 齐淮东)
初审编辑:何泉峰
责任编辑:闫晓辉
缅甸震后现“地下喷泉”?专家:系砂土液化现象,或造成建筑塌陷封面新闻 |
独立卫生间、茶室棋牌室……慢慢玩的银发旅游列车,来了!人民日报一撇一捺微信公号 |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央视新闻 |
美国制裁6名中国官员,中方必将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反制外交部驻香港特派员公署 |
四部门公布2025年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和本金延期偿还政策央视新闻客户端 |
外交部:约400名中国地震专家、救援医护人员正在缅甸抗震救灾北京日报客户端 |
小米公布小米SU7事故信息摘要:已提交车辆行驶数据及系统运行信息,全力配合警方工作@小米公司发言人 |
缅甸震后三日:废墟里的手机、成功救出的孕妇和自救的华人青年解放日报 |
2025年清明档新片预售票房超3000万央视新闻客户端 |
家门口能装摄像头吗?哪些区域严禁安装?一文了解央视新闻客户端 |